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跳出“单选题”观念,青春应有多样的精彩》的评论。

  仿佛在很多人眼里,“上重点小学-进名牌中学-考‘双一流’大学-找个体面工作-买房结婚生子……”,早就是自己的标准成长模板,甚至成为评价其他青年人是否“成功”的标尺。“三年级最关键”“六年级最重要”“初二是转折”……不知从何时开始,不少孩子就已进入了一场“每一步都要走精准”的既定模式;步入社会,青年群体依然在就业、买房、婚恋、育儿等“人生大事”上“一步不能少,一步不可慢”。有网友对此就打趣道,不是这届年轻人压力大,只是这几座“标准版大山”总还是跨越不过去!

  成长真的是一道“单选题”吗?“标准轨道”又从何而来?细细推敲,其中既有成功先例的示范,也包含了很多对后来人的期许。但也需正视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取得全方位的发展,青年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变得无比广阔。当代青年面临的情况与前辈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需要多些细心浇灌的“园丁思维”,扭转“单选题”观念,给年轻一代更多包容和理解,让花开花,让树成树。

  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观念正在进行积极的改变。一些“非典型成功案例”不断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议的话题——“啃老”的饺子导演坐着“冷板凳”,用5年磨出改写世界电影票房史的“哪吒传奇”;英语成绩差、并非标准“学霸”的王兴兴,刻苦钻研多年,成就“杭州小龙”一飞冲天……有人年少出名,也会有人大器晚成;有人虽身患疾病,却能凝聚笔下千钧之力;有人虽资质平平,却也在平凡岗位闪闪发光……成长的路不止一条,青春应有多样的精彩。

  树立对成功的多样化认定,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创意与努力,这是对青年人的鼓励和肯定。营造公平公正、友好宽松的社会政策环境,给予每一个年轻个体时间与耐心,切实帮助年轻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会看到更多“小龙”腾云而起。

  成长的路上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精彩。我们期待,新时代的青年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奏,在青春的赛道上书写各自闪耀的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