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逛超市时随手拿起一包零食,是否会认真查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呢?很多消费者可能会认为,食品配料表越简短,说明食品越安全、健康。对此,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发布的4月“科学”流言榜给出真相:食品安全与否与配料表长短无关。

该榜单指出,从配料表长短看添加剂数量多少,从而判断食品安全性的想法本身是错误的。

首先,每种食品添加剂投入使用前,都会经过严格细致的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与否,不取决于食品所使用的添加剂品种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添加剂的使用量和摄入量是否合规。

其次,配料表长短与食品添加剂使用总量并无直接关联。部分配料表较长的食品,尽管使用了多种食品添加剂,但其总使用量却可能更少。这是由于食品添加剂间存在“协同效应”,复合使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总用量。以肉制品为例,单独使用山梨酸钾时,其最大使用量为1.5克/千克;若将其与乳酸链球菌素复配使用,两者用量分别可降至0.67克/千克和0.3克/千克。

最后,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如果符合规定的“带入原则”(即添加剂使用并非企业主动添加,而是由食品原料或配料被动带入)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许多商家利用这一规则将所含的食品添加剂“隐藏”起来,然后借此炒作“清洁标签”的概念,宣称配料表越短越好,从而误导消费者认知。

综上所述,食品配料表并非越短越好。消费者应摒弃对食品配料表长度的过度执着,在挑选食品、查看配料表时,应重点关注其具体使用的配料及其排列顺序。配料表中各项成分的排序是依据其在食品中的重量占比,排在第一位的成分是该食品中含量最多的。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郑荣

执行编辑:王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来 源:央广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