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一派繁忙,绳网乐园里工人们调试设备的叮当声此起彼伏,村民们忙着采收温室大棚中压弯枝头的果蔬……这个曾因“空壳村”标签沉寂多年的黄河村落,正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崭新姿态,迎接旅游旺季的人潮。

记者走进何滩村的现代采摘园,刘斌和父亲正在给自家草莓园洒水。“这个月又来了不少游客。”望着被采摘稀疏的草莓园,刘斌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说,“草莓开园没多久就被抢空了,这日子比草莓还甜!”


这片被黄河水滋养的土地也曾贫穷过。2017年,随着土地集中流转政策落地,何滩村将零散耕地整合为“股权田”,推行“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机制。20座现代化日光温室拔地而起,草莓等特色种植示范基地成型,搭配电商平台推广。如今的采摘园,已成为黄河岸边的“甜蜜驿站”。

除了果香四溢的大棚,何滩村的另一张名片是飘着黄河鲜味的乡村流水席。以黄河鲤鱼、散养鸡为主食材,村民们用柴火灶炖出地道河鲜,搭配现摘蔬菜,一桌流水席六七百元。“周末订餐电话响个不停,厨房十几口锅同时开炒!”何滩村党支部书记冯永新笑着说。

依托黄河水资源,村里还开发了亲子采摘、农耕体验等项目。游客们白天在绳网乐园陪孩子撒欢,午后拎着采摘篮穿梭在大棚里采摘蔬果,傍晚围坐流水席大快朵颐,曾经冷清的黄河滩成了中卫文旅融合的示范村。


产业兴旺带来的不仅是钱包鼓胀,更是精神面貌的蜕变。“过去打麻将的人多,现在跳广场舞、搞电商的人多。” 冯永新介绍说,村里组建的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政策宣讲、助农直播等活动,去年评选出12户“文明家庭”,带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新风尚。数据显示,何滩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8000元跃升至2.1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彻底撕掉了“空壳村”标签。

从“空心沉寂”到“活力迸发”,何滩村用黄河水激活资源、以产业兴凝聚人气、借文明风塑形铸魂,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书写着“产业强、农民富、乡风美”的生动篇章。这个镶嵌在黄河岸边的小村庄,正以饱满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新时代乡村的无限可能。

来源:中卫市新闻传媒中心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