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于东来可真是被气得不轻,不仅把自己的账号改成了私密模式,还撂下狠话,要是问题解决不了,就直接把胖东来给关掉。
这一切的源头其实是因为一个网红——柴怼怼。从四月开始,两人之间的较量就没停过,到现在也没能彻底解决。这一次,于东来算是使出了“杀手锏”。
为什么于东来会这么生气?事情已经拖了一个月,为什么迟迟没有结果呢?
本文的所有内容均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会在文章末尾注明。
于东来急得直跳脚
于东来这次是真的动怒了。他可不是那种好欺负的人,那些在网上随意造谣的博主,这次他要让他们好看。他和网红柴怼怼之间的争论越来越激烈,5月3日更是达到了顶峰。
于东来直接把自己账号设为私密,并且之前还发布视频表示,如果不处理像柴怼怼这样的人,他就把胖东来这个企业永久关闭,还呼吁官方要采取行动。看得出来,这次于东来是真的火大了,你们要是不作为,那就谁也别干了。
我连自己的企业都敢关掉,看你们管不管这些网上的“乌烟瘴气”。柴怼怼这个人有20万粉丝,影响力不小,发布了多条视频诋毁胖东来出售的玉石有问题,打着“揭露真相”的旗号进行造谣。
这对胖东来的生意造成了直接影响。于东来一向行事光明磊落,胖东来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也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现在有人说他的产品不行,他怎么可能愿意,今天非得好好说清楚,看看到底谁对。
胖东来从4月8日就开始发布声明,一直到4月25日终于将柴怼怼告上了法庭,起诉书、受理案件通知书等一应俱全,表明了抗争到底的决心。然而柴怼怼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局势就这么僵住了。
就算于东来拿“关门”来威胁,柴怼怼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喊着要把那些卖出去的“垃圾”玉石全额退掉。不过这件事谁对谁错,大家心里其实都跟明镜似的。柴怼怼本身就是一个卖玉的,贬低同行可以让他更好地带货。
而且从柴怼怼的直播带货情况来看,他也不怎么缺生意。一个和田玉手镯价格往往上万元,一场直播下来总销售额能达到几十万,根本不愁没生意做,为什么要招惹胖东来呢?可能商战就是如此残酷,非要拼个你死我活。
不过让人非常疑惑的是,柴怼怼好像实力很强。你看他挑衅胖东来这么久,连律师函都收到了,但他依然在短视频平台上继续挑战于东来。这把我们的于老板逼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你说他背后没人支持,我是不信的。
证据确凿却仍叫嚣
胖东来其实也很强硬,为了反驳柴怼怼,直接把自己的定价公布了出来,而且每一块玉都有证明。于东来做出的最大让步就是——你可以退!只要是2018年之后在胖东来买的玉,都可以拿去退。
胖东来还直接公布了收益明细。你说我和田玉暴利?但实际上每年的利润都不到1%。柴怼怼完全没有任何证据就在网上对于东来进行诽谤,那你柴怼怼敢放出你的收益截图吗?
打假人最后竟然打到了自己身上,没有实质证据就敢向大企业开火,可能觉得胖东来好说话,炒作一下能带来巨大流量。但再老实的人也有被逼急的时候,于东来这次关闭了账号,还威胁要永久关门,舆论压力终于控制不住了。
抖音官方赶紧介入把这事解决了,把所有涉嫌侵权的视频下架,并且限制账号一个月。我只能说不是柴怼怼怕了,而是抖音怕了。如果因为这件事于东来真的关门了,哪怕只是一周,人民群众会答应吗?
柴怼怼发布的视频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用炒作的方式恶意抹黑胖东来,严重影响了胖东来的声誉。平台是不是还认为这样能吸引流量?平台审核是干什么吃的?平台视频规则是怎么制定的?
胖东来自证声明已经发了很久,我相信举报柴怼怼视频的人不在少数。那为什么直到现在闹大了,抖音才把柴怼怼的视频下架?这里面的猫腻不用多说也都明白,还不是为了那点可怜的流量。
流量把人都逼疯了
柴怼怼的“打假视频”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上流量至上的不良现象。有些博主为了获得更多关注,会发表未经证实的信息,甚至故意炒作。
这种行为扰乱了网络秩序,给公司和个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些行为需要引起重视,避免更多人受到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
胖东来事件告诉我们,社交媒体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查,严格管理,防止虚假信息泛滥。网友们也要提高判断力,不要盲目相信“网红”的言论,轻易转发那些不可靠的消息,不然就成了谣言的帮凶。
提高警惕,别让虚假信息骗了,做一个理性客观的网民。胖东来此次事件反映了社会的一个现实,大家都希望消费时能够“明明白白”,消费者期待商家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商品信息,方便自己理性选择。
但网络上的评论常常掺杂个人情绪,容易误导或者夸大问题,这会影响消费者的正确判断。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可能会让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最终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这次风波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教育消费者非常重要。消费者要学会辨别真伪,理性分析各种信息,不受激动的话语影响判断。商家也要认真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提供更加公开透明、质量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消费者和商家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
或许是因为网上骗子太多的原因,现在买东西都提心吊胆,生怕买到假货。这也让那些打假博主一波又一波地获得了流量。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卖假货的成本太低,以及视频平台审核不严导致的问题。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