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生命线”上,有这样一群管网青年,他们用专业与热忱守护着城市的“地下血脉”。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7位青年先锋,感受他们的青春力量。



“数字耳目”,百里探源,他是管网“智慧大脑”的“操盘手” —— 扬州市政管网运行调度中心调度员 陶良雨

“使液位保持在2.8m,启动变频泵组!”在扬州市政管网运行调度中心,26岁的陶良雨如同城市排水系统的“最强大脑”,每天要处理300多条实时数据。他创新推出的“恒定水位运行法”,让念泗泵站运行能耗直降20%,部署、完善精密仪器仪表,为管网污水设施智能一体化调度打下基础。深夜的监控屏前,这个“数据控”笑着说:“每个跳动的数字,都是城市的心跳。”



“数字慧眼”,滴水不漏,她是管网资金的“精算手”—— 扬州市政管网审计专员 李秋琦

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多证在手的95后“学霸”李秋琦,是同事眼中的“人形计算器”。 “新时代的青年既要精于本职,也要敢于突破‘知识边界’。”工程审计时,她不再囿于办公室,带着卷尺蹲工地量钢筋,对着图纸数螺栓,入职三年,独立完成结算审计31项,核减不合理支出190万元。“审计不是挑刺,而是让每分钱都流淌在合规的‘管道’里。”



精确到0.1秒,百分百投入,他是管网畅通的“安全阀”——扬州市政管网运营三所主管 叶枫

暴雨夜抢修截流井时,他发现险情并果断采取措施,成功避免了污水外溢的风险。这位36岁的党员有本“设备病历卡”,记录着全市34座截流井的“健康档案”。“这里有它们每次的‘体检数据’,调试设备就像抢救生命,迟一步都可能酿成大祸。”自2018年进入管网公司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管网公司个人先进。



精准监管,进度跟踪,她是管网建设的“瞭望哨”——扬州市政管网工程报建专员 李清宇

26岁的李清宇入职三年,先后参与并完成7个工程项目前期手续的审批流程及5个项目的竣工扫尾工作 。翻开她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各个项目的审批进度。在办理邗江北路积水点整治项目时,她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白天组织现场踏勘,晚上整理申报材料。“这个项目的施工许可证,我们硬是从常规7-15个工作日压缩到数十个小时拿下。”说起“抢证”经历,这个姑娘眼里闪着光。



“把脉问诊”,“CT”扫描,他是管网健康的“管道医生”—— 扬州市政管网运维管养科科员 陈志铭

手持雷达探测仪的 95后陈志铭,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科技之力守护地下安全。南起八里,北至槐泗,东起杭集,西至朴席。全市范围内的500余条道路、一千多公里雷达测线,近200多个隐患点的排查,每一处都留有他检测的痕迹和探测的脚印。今年扬马赛事前,他用15天完成176.51公里道路“体检”,发现10处地下空洞。“探测仪就是我的听诊器”小伙子拍了拍仪器。



内通外联,编织经纬,她是管网延伸的“助攻手”——扬州市政管网运维内勤专员 姜蕖艳

95后姑娘姜蕖艳的档案柜中,数百份图纸和结算资料井然有序地排列着。这些文件记录着邗上、双桥、竹西、新盛四个片区约350个小区和工业企业的管网溯源排查数据,也见证了她从项目设计到送审的全周期工作的坚守。“一位小数点都不能错”,是她的工作信条。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她带着图纸与外协团队、设计院进行现场查勘。面对居民投诉,她快速响应,电脑上贴满记录处理进度的便利贴。



脚踩淤泥,星河滚烫。他用管网人的语言,向城市诉说衷肠——扬州市政管网运维管养科科员 杨帆

深夜的城市渐渐沉寂,但地下管网的世界却依然“喧闹”。疏通车轰鸣作响,高压水枪冲击着堵塞的管道,杨帆戴着手套,半蹲在污水井边,泥水溅到他的工装上,但他毫不在意,只是专注地听着水流声的变化——这是他与城市地下管网的特殊“对话”。 夏夜闷热,污水井内异味扑鼻;冬夜寒风刺骨,双手冻得发僵。但杨帆从未抱怨:“管道不通,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受影响。我们快一点,城市就能更顺畅一点。”

向劳动者致敬

从审计处的键盘声到疏通车的机械轰鸣,这群管网青年,正在用各自的方式编织着城市"地下神经网络"。正如他们所说:"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城市最深的根。"这个五四青年节,让我们向这些守护者致敬!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朱蒋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