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可是神一样的存在。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人在供销社工作,家里生活条件一定就比其他人高得多。



我记得那时候的供销社什么东西都卖,简直比现在的超级市场东西还全。后来供销社还在上下坡十字路口处开了个新世纪大厦,也成为当时我们大即墨最大的超级市场。

而除了供销社商品之外,当时农村也流传着各种简单易用的小东西。虽然没有进入供销社的法眼,但也对当时百姓的生活起到了不少促进的作用。



这是泥瓦匠用的吊坠,现在这东西已经被水平仪所取代。但当时建房子的时候还是用红砖房,吊坠就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有些工人会给吊坠涂上白粉,然后再拉直了使劲一弹,一条线就出现了。



这是大家伙最喜欢看的小人书,我记得在东关时候就有不少出租小人书的摊点,那时候看一本小人书一毛钱。在大家伙收入只有几十块钱的时候,这价格还真不便宜。



这是针锥子,不过到现在也有卖的,只是现在的针锥子和以前的针锥子已经完全不同。以前的基本都是木质的把手,而现在则是塑料制的。



这是梭子,一般人还真认不出来,因为家庭很少用这种梭子。家庭用的梭子较小一些,而这种梭子主要用在工业织布机上,连外形和材料都不一样。



咱们老祖宗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至于金刚钻到底是什么,就是图片中这个样子了。木匠比较喜欢用它,使用的时候左手扶着上面帽檐,右手再拉钻。



电石灯是下矿井照明用的,我小时候家里没有矿井,所以当第一次看到我在矿井打工的舅舅回来带着这么个东西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好奇。



石碾子,相信大家都见过,甚至在现在农村,还有不少人用石碾子碾黄豆,碾出来的豆浆非常好吃。不过在城市家庭中,大家更愿意使用破壁机。



还有轱辘,就算没有在现实中见过,电视上总也见识到不少。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地下游击队们就会在井里面挖地道,然后通过轱辘将游击队员给送下去。



这是顶锅,六七十年代的人还见过这东西,是用来蒸饭的工具,南方人使用的特别多,北方人则比较少见。



这是棒槌,用来在河边洗衣服的。那时候也不知怎么回事,衣服敲打敲打就能洗干净,就是费事了点。



这是鞋楦子,那时候做鞋还是手工的,我虽然小时候见过这东西,但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做的,不知道是不是不一样的鞋码就需要不一样码的鞋楦子。



这是耙田的耙,南方用的比较多,北方的相对简单一点,有点像猪八戒使用的九齿钉耙。



这个是灯座的开关,小时候的灯都是拉绳子的,绳子特别容易坏。那时候看着大人们换开关绳子就觉得太厉害了,居然不怕被电电到。



最后一个是饸饹床子,主要是在山西省用来压面条,直接落入锅内开水里面的,现在河北农村饭馆中还有人使用这东西。



这些各位见过几个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