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运动员的成长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说全红婵输给陈芋汐是因为压分,也有人说是实力差距,可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估计谁也想不到,在北京水立方,一场万众瞩目的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上演之后,竟然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
说到这场比赛,得从新规则说起,世界泳联搞了个新花样,把原本分散在好几天的比赛压缩到两小时内完成,预赛、半决赛、决赛连轴转。
当这个规则曝光之后,直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这对运动员的体能和心理素质,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赛场上陈芋汐一上来就给大伙表演了一手漂亮的动作,直接拿下了431.25分的高分,而全红婵也不甘示弱,可惜最后以409.80分的成绩屈居亚军。
这分差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场比赛一结束,网上就炸开了锅,有人说裁判组故意压分,还有人说看到现场打分有猫腻。
从网络上曝光的一些上面来看,或许这事也没那么简单,尤其是207C这个动作,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得分差了将近10分。
要搁平时,这分差确实有点不太寻常,更让人纳闷的是,全红婵在半决赛同样的动作只拿到了57.75分,这分数跳水也太大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结果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质疑,但光说压分,那也太片面了,咱们得从方方面面来看这个问题。
要说这场比赛最大的看点,还得是两个姑娘在新赛制下的较量,陈芋汐这边连拿了5个满分10分,这水平确实没得说。
全红婵虽说有几个动作没发挥好,但整体表现也不差,但网友们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入水的时候,两个人的水花控制都挺到位的,可得分却差那么多。
这就让人不得不思考了,到底是裁判组真的有偏向性,还是说这里头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评分标准?
这事说到底还得往深了看,光是在表面上争论谁对谁错,那就有点太过简单了,咱们得好好聊聊全红婵现在面临的实际情况。
相信很多人喜爱全红婵,无非就是在前几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她一跳成名,但那会她才1米43,体重还不到35公斤,跟个小精灵似的。
这体型跳水确实占优势,转体快、动作灵活,水花还小,可人都是要长大的,这不这两年全红婵蹭蹭往上窜,长高了7厘米,体重也跟着涨了7公斤。
这变化看着不大,可对跳水运动员来说,真就是天差地别,就拿转体来说,以前的转体轴心偏移2度都算多的,现在身高体重一变,整个人的重心都不一样了。
再说说体能问题,新赛制下两小时连着跳三轮,对体能的要求可是相当高,而陈芋汐现在正是巅峰期,体重也保持得挺稳定,85斤上下。
全红婵这边正处在发育期,体能储备明显跟不上,到最后几跳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也难怪在赛后全红婵会直呼自己燃尽了,最想吃饭。
你看这场比赛的就能发现,全红婵的入水冲击力比以前大了不少,这也正常,体重增加了,落水时的冲击力自然就大了。
如果再拿起以前全红婵的招牌动作“水花消失术”,与现在的在进行对比,恐怕也能看出一二,并没有之前的那么完美。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陈若琳教练称其实“水花消失术”在训练队里挺常见的,好多小队员都能做到,就是还没到参赛的年龄。
这话听着像是在安慰全红婵,但细想也是实话,毕竟年龄小的时候身体条件确实更适合控制水花。
不过话说回来,全红婵现在面临的问题也不全是身体发育这么简单,平时挺喜欢吃甜食和蛋糕的,这可是跳水运动员最忌讳的东西。
现在全红婵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开始执行严格的低糖饮食计划,只是没有让自己得到一个更好的控制。
你们说说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姑娘,既要控制饮食,又要保证训练强度,还得适应身体的变化,这压力得有多大?
更别说她还要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从“水花消失术”到现在被质疑压分,换谁谁都得有点心理负担。
陈芋汐这边就显得稳定多了,以前她也是爱哭的性格,现在明显成熟了不少,自己都说“不那么纠结了”。
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在比赛中可太重要了,就如同陈若琳教练所说,没有什么天才,更多的是靠后天努力。
其实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有高峰也有低谷,全红婵现在遇到的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每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成长的烦恼”。
与其纠结是不是有人故意压分,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帮她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毕竟全红婵赛后的表现倒是让人挺心疼的。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全红婵直言成长发育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可避免的事情,之所以失败还是自己不够自律。
这个阶段本来就容易出现技术波动,国外那些优秀的跳水运动员,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像英国的达利,13岁就参加奥运会了,后来也经历过技术调整期。
现在的跳水比赛越来越密集,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红婵这么小就开始高强度训练,确实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我觉得运动员的成长不能光看成绩,更要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全红婵今年才18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而运动员之间的良性竞争才是最珍贵的,全红婵和陈芋汐这对搭档,一个是天赋型选手,一个是努力型选手,各有特点。
她们的竞争不仅能推动中国跳水队的整体进步,还能给年轻运动员做个好榜样,而她们更是各有各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全红婵失利之后,就不止一次网上有人说全红婵江郎才尽了,但我觉得这话说得太早。
运动员的成长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起有落才是常态,更何况全红婵现在才18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其在网上争论不休,不如多给这些年轻运动员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她们付出的努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