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尹航:泸定县红飘带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四川省第十四届、第十五届青联常委、甘孜州青联副主席。


泸定县纪念碑公园内,原创舞台剧《飞夺泸定桥》激昂开演,“跑完二百四,拿下泸定桥”的呐喊声,瞬间将观众拉回1935年的激战现场。这部作品的背后,是康定创业者尹航十余年坚守红色文化传承的热血实践。


1987年,尹航生于康定,长于大渡河畔。因自幼受红色故事熏陶,再辅以家人悉心教诲,早早就与红色文化有了解不开的情缘。“我从小听祖辈们讲述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长征故事在我从小的记忆里就有着深厚的情结 。”尹航说。


成年后,尹航始终无法忘怀儿时记忆中的红色印记。2017年,他毅然响应国家返乡创业号召,放弃大城市的创业机会,回到家乡创立泸定县红飘带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决心以文化产业为载体,让尘封的红色历史“活”起来。尹航告诉记者,“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红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家乡这座红色名城和长征故事。”


创业初期,尹航敏锐捕捉到一个现象:许多游客在泸定桥前拍照打卡,却对“二十二勇士”的英勇事迹知之甚少。这让他深感责任重大,总得有人把这段历史讲给大家听,而且要用大家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秉持“以文达心,以品入作”的理念,他将目光投向舞台剧这一艺术形式,立志打造一部能够直击心灵的红色文化作品。


为了让《飞夺泸定桥》真正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尹航倾注了全部心血。2023年,他再投入3000万元邀请国内顶尖艺术团队对剧目全面重新打造,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反复研讨剧情,招募专业演员进行系统培训。如今,通过音乐、戏剧、舞蹈、舞台美术、多媒体和AI技术等多元手段,剧目不仅全景式还原了艰苦行军、激烈战斗的历史场景,更深入刻画了英雄人物的情感世界。“我们不是简单地复刻历史,而是要让年轻人感受到,那些英雄也是血肉之躯,却能在绝境中坚守信仰。”尹航说道。


2024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试演成功,同年7月1日正式公演。凭借“专业+情怀”的独特魅力,该剧迅速成为红色文旅演艺的典范。截至目前,红飘带艺术团已完成1400余场演出,其中公益性演出达300余场。


“舞台剧《飞夺泸定桥》不仅是艺术载体,更是红色基因的当代化表达。”尹航向记者介绍,“在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同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打造了特色化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围绕‘飞夺泸定桥’核心IP,开发多元化主题线路,与甘孜州其他红色景区联动,打造‘长征甘孜段’精品线路;与自然景观联动实现‘红绿结合’的旅游线路泸定桥可突破传统观光模式,构建集教育、体验、消费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生态链,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文旅融合的新标杆。”


然而,红色文化传承之路布满荆棘。红色旅游市场的周期性低迷,让公司面临资金短缺、人才流失、运营成本高昂等多重挑战。为了保住承载红色精神的IP,尹航不惜背负债务,用尽一切努力保住这份“红色产业”。最终这份执着打动了家人,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全力支持。“再难也要坚持,这是我的使命。”尹航坚定地说。


除了文化传承,尹航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多年来,他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疫情防控、扶贫助困等公益事业,长期助力家乡公益事业,资助数十名贫困学生,关怀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累计公益捐赠高达150余万元。


“历史是根,传统是魂;根不能断,魂不能丢。”在与尹航的交谈中,“情怀”与“责任”是他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他的讲述中,记者不仅感受到他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更看到一位普通人以一己之力,为传承红色文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接下来,将继续深耕红色文化领域,不断创新,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贡献更多力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尹航表示。

全媒体记者/ 甘超‍‍‍‍‍‍‍

编辑/ 毛莉泓

校对/ 黄星洁

责编/ 刘睿娟

审核/ 肖宵

监制/ 谭荣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