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在成都东郊记忆园区开启的“锦官入梦·蜀韵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推出了“再读《红楼梦》,从‘借’书开始”特别活动,以及“DIY非遗漆扇”互动活动。据统计,这两场活动在五一假期前三天,便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参与。
5月4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再读《红楼梦》,从‘借’书开始”特别活动在假期前三天,吸引了超五百人次参与。该活动以“以书换票,共享经典”为核心,邀请游客携带任意有关《红楼梦》的图书、连环画或影音碟片,不仅能免费兑换展览门票一张,同时还可以换取他人留下的另一本有关《红楼梦》的书籍,且换取的书籍将会盖上该展览的打卡印章。主办方介绍,通过书籍交换,能让经典在不同读者手中“流动”,传递阅读的温度。
在活动现场,来自成都锦江区的石先生带着三本《红楼梦学刊》前来。他表示,这几本书是他在2014年从杂志社订阅得来,阅读完后一直收藏在家里。现在,他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把它们交换给需要的读者。换票观展后,石先生也挑选了一本陈女士带来的《红楼梦清·孙温绘全本》带走。“交换看书很有意义,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让我们放在家里的书籍能‘流动’起来。”石先生说。
另一边,“DIY非遗漆扇”互动的活动也热闹非凡。据悉,在《红楼梦》中,扇子不仅是日常用具,更是一面棱镜——是人物性格、情感和命运的隐喻载体。晴雯撕扇的恣意、石呆子护扇的悲壮、黛玉题扇的才情,都是作者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洞察。
活动现场,游客将扇子从上到下缓慢地旋转于矿物颜料里进行填色,直到扇子完全浸入水中,再迅速提起。制作完成后的扇子会根据颜色、水波纹路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图案。
“锦官入梦·蜀韵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活动策展人表示:“以书换票”活动旨在打破经典的距离感,而漆扇体验则构建了情感连接。本次展览希望通过跨界融合,让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让历史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据悉,该展是东郊记忆将红楼梦传统经典国潮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的数字艺术项目,展览用数字技术高度还原原著120回的情节内容,从人物、生活、情感等方面解读《红楼梦》所构建的数字化沉浸式场景,是游客观赏视听震撼之处,是学生研学身心互动之所,也是红学文化AI创意之地,还原每个人心目中的“红楼梦”。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