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冲锋衣会致女性不孕”“你所穿的冲锋衣可能有毒”“新型生育刺客——冲锋衣”,早前一场围剿冲锋衣的话题已经上演,起因是《整体环境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结果——当 7 种 PFAS 混合作用时,在一年内获得临床妊娠和活产的几率降低了 30% 至 40%。至于这个 PFAS 与冲锋衣之间关系,尚不了解的话可以点击。
image:i.natgeofe.com
这场冲锋衣困境似乎没有一个赢家,无论是品牌、消费者、还是自然环境。理性地讲,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高暴露和大剂量接触 PFAS 的前提下,而冲锋衣中所含的 PFAS 是否能达到这种“效果”,仍无定论。
翻看报道的评论区,有一种声音吸引了我:为什么只有无毒的新材质出现了才报道出原材料有问题?作为被动接受的消费者,其实我们也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前提是尽可能多了解不同材质。
那么除了被曝光的 PFAS 以外,还有没有类似的材料隐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装备中呢?
image:keenfootwear.com
抱着这个疑问出发,我选择了个最直接的方法,查看产品除不故意添加 PFAS 以外还有什么注释。发现在不少户外装备中会标注“不添加阻燃剂”这一说法,其实顺着 PFAS 防水作用反过来想也能找到,那作为防火作用出现的阻燃剂一般会用在什么装备上?
image:fieldmag.com
明确到阻燃剂的作用,最经典的使用场景就是消防工作服,但这里不做探讨,毕竟阻燃剂对于消防员来说是刚需。而在日常服饰中作阻燃效果的一般都是在户外领域,此前 Snow Peak 就曾推出过「TAKIBI 焚」系列,采用芳纶纤维开发出特殊防火面料来保证户外露营中“焚火”的安全。服饰中的阻燃需求由特殊研发面料提供,但露营场景中的其他装备可就没有那么高要求了。
image:Snow Peak
杜克大学的教授在 2016 年的一次研究中发现,学生在使用帐篷露营之后,手上阻燃剂的含量比正常高出 29 倍之多。换个说法是,添加了诸如 PBDEs、OPFRs 等阻燃剂的帐篷在日常使用中会存在渗出风险——而此类物质通常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程度损伤。
与 PFAS 被多项法规立项禁止的情况不同,阻燃剂的使用恰恰是法规带来的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帆布产品协会制订了一项可燃性标准 CPAI-84,要想进行合法销售必须在帐篷面料上添加阻燃剂来达到此项防火标准。直至杜克大学的研究披露后,这些帐篷制造商开始重新评估并审视相关法规:使用阻燃剂处理帐篷真的有必要吗?
露营帐篷多与篝火相伴,这就意味着有引燃风险。| image:rei.com
现实情况是,尽管世界各地的阻燃剂规定各不相同,但帐篷火灾发生的概率极其低。放弃使用阻燃剂还有一个好处——得到性能更优的帐篷,制造商得以在两面都涂上硅胶(而不是混合阻燃剂的聚氨酯),从而提高帐篷的抗撕裂强度和更持久的防水性。这些帐篷甚至可能更轻,手感也更柔滑。
不止是在帐篷上,伴随露营的睡袋通常也会添加阻燃剂,且远远比帐篷接触更为密切。虽然主流的户外背包如 Osprey、Deuter 和 Gregory 等不常使用阻燃剂,但某些面向极限环境的款式可能会采用防火涂层。Arc'teryx LEAF 系列和 Mystery Ranch Fire 系列此类面向军警和消防的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添加阻燃剂保障生命安全。
image:carryology.com
尽管大多数帐篷制造商都宣布不添加有害阻燃剂,但阻燃剂的配方多达成百上千种,其健康研究影响往往跟不上材料更新速度。要想达到法规要求的防燃标准,除了像 Fjällräven 北极狐那样一向都不添加任何阻燃剂之外,还可以寻求创新材质来达到阻燃标准。
image:IG@fjallravenofficial
Hyperlite Mountain Gear 和 Zpacks 等品牌就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他们的超轻背包帐篷采用 Dyneema 面料。由于这种材料遇火会收缩,而不是着火,甚至不会熔化塑料滴落,因此无需进行化学处理,也能通过 CPAI-84 测试。
而 NEMO 经过两年多研发出来的 OSMO 帐篷面料,是市场上第一款聚尼龙复合帐篷面料。作为 NEMO 旗下最畅销的背包帐篷之一,Dagger OSMO 是同类型产品中首款获得 bluesign 认证的产品。一直以来,帐篷是对耐用性和耐化学性要求最高的装备类别之一,背包帐篷通常经过持久的化学涂层处理以满足防风雨和长寿命的期望,但这些品牌避开传统添加阻燃剂的做法,却依旧能做到同等性能。
image:IG@nemoequipment
对于品牌来说,添加阻燃剂与否是个必须权衡利弊的决定。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正如前面讲到我们有权选择更少化学影响的产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在选购产品时可以多留意带有 OEKO-TEX、bluesign、FR Free(无阻燃剂)或 Chemical-free fabric 标注的装备。如果看到标签上写着“符合 CPAI-84”,但无其他说明,则可能是经传统阻燃剂处理。
image:sustonmagazine.com
不过我们对 PFAS、阻燃剂等此类物质不必过于担心,虽然产品健康影响研究往往具有滞后性,但两者都处于齐驱并行的状态。如果没有意识到危害,就不会带来真正的改变。就像认证机构 bluesign 的成立,正是位于瑞士纺织业中心的康斯坦茨湖遭受严重污染后才建立,通过不断积累各种专业知识并逐步去除已知的危险化合物发展而来。
危机中诞生的 bluesign | image:burton.com
在德语、瑞典语、丹麦语和芬兰语中,这几个标语的发音略有不同——Eine grünere Wahl、Ett grönare val、Et grønnere val 和 Vihreämpi Valinta,但它们的含义相同:更环保的选择。为什么是叫“更环保”而不是“绿色”?这恰恰表明了一种产品动态前进的过程。
当下我们选择防风雨、甚至是防火的装备时,这些高性能的产品往往依赖化学涂层的添加,看似我们是去大自然中进行心灵的洗涤,实则牺牲环境——更像是一场对大自然的祭奠仪式。那在这些隐形毒物被揭露之后,我们在购买性能装备时,价值坐标系要如何调整?我们是否还要表面“拥抱自然”实则牺牲生态,如此地前往户外?这是未来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