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美国最著名的历史悠久的报纸有四家:“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

如果你有兴趣去图书馆看合订本,从1851年开始翻,四家报纸全翻,你就会发现,从1851年-2024年,美国就没有好过,全是揭示“美国正在衰落”的种种迹象——政治腐败、经济危机、社会分裂。


为何美国媒体似乎“天生”爱唱衰本国?

本文从历史传统、制度设计、商业动因与文化心态四个维度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普利策奖的设置与评选倾向,探讨媒体“不唱赞歌”而乐衷“唱衰”的深层逻辑。

一、历史传统:从“看门狗”到“揭丑者”

媒体“揭丑”不只是商业手段,也是一种公共责任,这一基因深植于美国新闻界。

  1. 独立战争后舆论基础:
    美国建国伊始,新闻媒介便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连。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以尖锐笔触批判英国王权,奠定了美国新闻传统中“舆论介入政治、敢于直言不讳”的基调。建国后的联邦党人与民主共和党人也各有自己的报纸,双方针锋相对,舆论立场分明。

  2. 小报时代: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印刷成本下降、流通网络铺开,报业进入“平民报”与“大报竞争”时期。

    为了吸引眼球,媒体往往以夸张、批判、甚至煽动性标题博取读者眼球,“唱衰”可制造紧张气氛,刺激销量。

    此时,“揭丑”与“卖丑”成为商业化运作的常态。

  3. 进步时代的“扒粪运动”:
    20世纪初,道格拉斯·斯蒂芬斯等“扒粪记者”掀起一轮社会、政商丑闻大曝光,他们直指矿难、食品安全、政治腐败,媒体从“娱乐”角色升级为“社会改革推动者”。


二、制度设计:监督权力与新闻自由

  1. 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对立精神”: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立了新闻自由,但同时也隐含了对政府权力的深刻警惕。

    新闻界自诩“第四权力”,与行政、立法、司法并列,其天职即为“看门狗”,不断质疑和监督政府,以防权力滥用。

    自我定位决定了媒体更多关注问题和危机,而非“世界纷纷扰扰,风景这边独好”。

  2. 权力制衡与舆论战役:
    美国政坛派系林立,媒体往往成为不同政治力量较量的阵地。

    无论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奴隶制争议,还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唱衰”常被挑选为一方压制另一方的话术武器。

三、商业动因:悲观情绪带来更高阅读率

  1. 负面新闻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负面事件更具关注度。

    经济下滑、政治丑闻、社会悲剧更易引起阅读兴趣、刺激点击与购买,媒体出于盈利考虑自会倾向报道“坏消息”。

  2. 竞争激烈与碎片化:
    当下信息过载,社交媒体、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传统报业为了在激烈的注意力争夺中存活,更倾向突出冲突和危机,以“恐慌式报道”迅速吸引眼球。

    长期如此,负面视角几乎成了既定模式。


四、文化心态:怀疑论与自我批判

  1. “美国例外论”与批判精神并存:
    虽然美国自信心强、认可“美国例外论”,但另一面又承袭了殖民地时代对权威的普遍不信任。

    从托克维尔的观察到当代民调,怀疑论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

    媒体在这种文化土壤中,更容易怀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危机心态。

  2. 社会分裂与“恐惧营销”:
    当代美国社会分裂加剧,左右对立、族群矛盾、地区分化层出不穷。

    媒体往往依托既有读者群体的恐惧与焦虑,制造议程、强化分歧,“唱衰”既是社交货币,也能稳固自身受众基础。

五、普利策奖与“负能量”导向

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自1917年设立以来,一直以“公共服务奖”为最高奖项,紧随其后的是“调查报道奖”、“国内报道奖”、“独家报道奖”、“地方报道奖”、“突发新闻奖”和“国际新闻奖”。

这一奖项体系深刻映射了美国媒体的价值取向:

• 公共服务奖:
探讨社会问题、揭露政府、企业丑闻,往往以消极面入手,追求舆论效应。
• 调查报道与国内报道:
着重挖掘深层次权力滥用、社会不公案例。
• 突发与国际新闻奖:
自然灾害、战争冲突、恐怖袭击等悲剧性事件更易获奖,从而强化“世界动荡,美国岌岌可危”的印象。

普利策奖的设置逻辑与传媒生态相辅相成:

权威性认可的往往是揭示危机与警示公众的报道,进而促使媒体在选题取向上更偏好负面新闻,形成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


结语

综上可见,美国媒体自立国以来便因历史传统、制度设计、商业动因和文化心态而带有“唱衰”倾向。

在宪法保护的新闻自由与对权力制衡的责任驱动下,媒体担当了社会“风险预警器”的角色;

在市场竞争与商业利益的推动下,负面信息成为“吸睛利器”;

在深植人心的怀疑论文化中,批判精神又为“唱衰”提供了正当性。

普利策奖等行业荣誉的评选标准,则进一步固化了这一倾向。

正是在这一切交织的力量下,美国媒体才得以自始至终地在“揭示真相”与“唱衰国家”之间,扮演着复杂而矛盾的角色。

面对这种舆论生态,读者需保持警觉,以多元信息来源为辅,不断提升自身的判断力,才能在“唱衰”与“唱衰”的夹缝中,透过舆论的阴影,看到一个更为立体、真实的美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