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科技工作者曾健波:“村民”闯“蓝海”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走进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道路宽阔整洁,无人驾驶小巴穿行,企业厂房各具特色,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在一栋办公楼的一层,科技城企业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健波正在调试一款电力巡检机器人。

新松智能科技是第一批从北京转移来的企业。2019年,90后的曾健波随公司一起从北京来到天津,成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新“村民”。曾健波介绍,过去在北京时,上下班通勤时间要1个多小时,来到天津后,通勤时间缩短到10分钟,“相对而言,这边的节奏会慢一些,让我们更加松弛”。同时,曾健波的爱人随他到了天津,他们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之前我们计划在北京工作几年就回湖北老家发展,现在我们在天津已经找到家的感觉了。孩子在公司附近上学,也让我们更踏实地工作。”

说话间,新松智能科技生产的一辆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参观者面前灵敏穿梭而过,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创新元素做了生动诠释。

在天津的这几年,曾健波和同事更加聚焦机器人产业的研发,公司开发出了机器人核心组件和轨道交通智能传感器两个重要的业务板块,开拓了一片科技“蓝海”。今年初,新松智能科技自主研发的新款机器人正式下线。这款新研发的矿井巡检机器人采用激光导航与视觉识别技术,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能够在地下500米的矿井中,实时对矿井内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随着产品下线,新松陆续接到了5000多万元的意向订单。

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以来,新松智能科技员工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机器人制造与应用领域开疆拓土。该公司研发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对高压线路进行巡检,可替代98%以上的人工巡检,主要应用在电网、电站等场景。

曾健波介绍,公司看中的是宝坻交通便捷,周边配套齐全,场地费用较低,整体算下来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40%。在降成本的同时,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近一个月。

不是简单复制、简单延伸,而是优势叠加、优势集成,从阡陌村庄“变身”科技新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众多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之地,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将带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持续发展。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像新松这样的创新主体还有1500余个,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

来源:北京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