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背着焊枪穿梭于各个换热站
用25年时光在金属管道上“书写”温暖
焊花飞溅处
是他对千万家庭室温的承诺
深夜抢修时是他对工匠精神的注解
“致敬劳动者”系列报道
今天走进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荣誉称号获得者
——赵平
清晨,大兴生态换热站内,东胜区惠和供热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部电焊高级技工赵平半跪在循环泵前,指尖贴着管道焊缝一寸寸摸索。手电筒的光束扫过金属表面,焊枪在腰间轻轻晃动,他掏出磨得锃亮的焊缝检测尺,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检修记录又添一行——这是赵平25年如一日的“早课”,站内各个阀门、机组的状态,早已深深印在心底。
被问及最难忘的抢修经历,赵平说道:“2021年12月和谐雅苑小区那一次,800户居民家的热乎气儿都系在焊枪尖上了。”
那天清晨7点,电话铃声划破寂静。赶到现场时,喷涌的热水已将路面拱起冰包。赵平仔细排查冒水点周围环境,查看是否有电缆、电线、天然气等设施,凛冽的风裹挟着寒意,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专注。确定安全后,开挖工作迅速展开。挖开地面,眼前的情况一目了然——DN300波纹补偿器漏水!这是主管道上的关键部件,无法维修只能更换。赵平立即让物业联系供热公司,通知停暖抢修,并让物业在业主群发布停暖通知。
接下来的工作紧张而有序。泄水、准备材料、拆除旧部件、焊接新部件,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从清晨7点到次日凌晨,20多个小时,赵平带领团队一刻未歇。“当时只想着尽快恢复供热,让居民们能早点暖和起来。”当温暖再次流入千家万户,赵平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搭档7年多,他焊的焊缝从没返过工。”同事刘海军指着站内管道上整齐的焊口告诉记者。去年腊月寒夜,一个支线管道冻裂,赵平趴在结冰的管壁上连续焊接4小时,“下来时腿脚冻得走不动路,还念叨‘焊缝差一毫,就容易漏水’。”
“我一入行就是赵平师傅带的我,他特别有耐心,总是手把手地教我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经验。”赵平的徒弟屈波轻抚管道上均匀的鱼鳞纹,如今屈波已能独当一面,但每次经过师傅焊过的管道,仍会不自觉地蹲下身——那些在焊花中诞生的“金属刺绣”,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的匠心密码。
晨光渐亮,赵平又背起工具包走向下一个换热站。墙上“辛苦我一人 温暖千万家”的标语,与远处供热管网的嗡鸣合奏成一首温暖弦歌。在这个与焊枪相伴的岗位上,他用20余年光阴证明:最是坚守动人心。
(记者:曹慧 郝咏梅)
编辑:任施瑶 审核: 韩改琴 朱少立 刘冬
校对:任施瑶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