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促进深海关键矿物的勘探与开采。对此,美国前助理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普罗德曼称,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让美国政府慌了,而美国的军工企业稀土储备仅仅能够支撑数月时间,特朗普批准的海底采矿令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特朗普(资料图)
有媒体称,最新签署的行政令是特朗普政府“让美国获得更多镍、铜和其他在经济中广泛使用的关键矿产的最新尝试”。据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估计,光是美国近海海底就含有超过10亿吨的多金属结核,其中富含铜、钴、镍、锌和锰。这些矿产是制造电脑芯片、电池等绿色高新技术产品必需的原材料。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政府将深海采矿视为在陆地采矿之外获取稀土元素的另一条途径,认为这将有助于美国摆脱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并开辟新的出口机会。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对等关税”两天后,我国宣布对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引发了美国相关行业的恐慌。稀土元素太重要了,电动汽车、战斗机、军舰甚至光刻机上都要用到,美国有企业叫苦,它们的库存仅够用30-60天,接下去怎么办?
报道称,该政令要求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加快审查”美国“管辖范围以外”矿产的“勘探和开采”申请,并“加快发放许可证”。它还要求内政部长伯格姆对美国领海采取同样的措施。
据一位美国高级官员称,该举措将有望在10年内采集10亿吨材料。报道称,根据相关协议,国际海底管理局对国际水域的海底拥有管辖权。但美国从未签署过这些协议。
海底采矿(资料图)
根据白宫发布的文本,该命令“确立了美国在国家管辖范围内外的海底矿产勘探开发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一位美国政府官员称,开采这些资源可以在10年内使美国的GDP增加3000亿美元,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希望美国在海底资源领域领先于中国。”然而,这项行政命令绕过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除美国外所有主要沿海国家都已签署该条约。美国媒体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无视国际机构的最新例证,可能会引发美国竞争对手和盟友的强烈抗议。
环保人士担心,这可能会损害渔业,甚至影响海洋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其中二氧化碳是煤炭、天然气和其他化石燃料燃烧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30多个国家以及渔业贸易团体、环保主义者以及一些汽车和科技公司呼吁暂停海底采矿。“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深海采矿对我们的海洋和我们所有依赖它的人来说都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活动,”海洋保护协会负责对外事务的副总裁杰夫·沃特斯说。
矿产资源(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表示,美国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举措明显慌乱,而中国在关键矿产方面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支持和精炼技术领先。全球合作才是关键矿产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国的行为不仅扰乱全球产业链,还面临诸多不现实和经济上不合算的问题。吕祥说:“特朗普团队囤积太平洋海底金属资源,可能是想控制相关海底可开采资源的区域,但目前海底开采矿产的条件还不成熟,除了天然气、石油有少量开采外,其他海底资源开采技术尚未完善。”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美方的行政令涉及不属于国家管辖范围的国际海底区域。根据国际法,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属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在国际海底区域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活动,必须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框架内进行,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和勘探开发制度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国际实践当中得到了切实的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