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部队驻训,我暂住在老乡刘叔家里,我和刘叔女儿一见钟情,后来我们成了一家人,每当想起这件事情,我心里总是感慨万千,觉得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父母托人在造纸厂给我找了一份工作,我干了三个月,觉得这份工作并不适合我,在10月份的时候,我报名参军来到了部队当兵。



我母亲是老师,父亲在农机厂工作,我还有一个妹妹,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母从小就很疼我。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没有吃过苦,来到部队后,我非常不适应部队的生活,我身体素质不如农村兵,新兵训练,对我来说有些吃力,好在我咬牙坚持了下来。

新兵训练结束,我分到了炮连一排二班,下了连队,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了我在部队的近况,父亲来信说,让我在部队好好干。

我们二班只有我一个新兵,班长姓吴,是陕西人,吴班长人很好,平时对我很照顾,我知道自己军事素质差,平时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干。

有一天,吃完午饭,吴班长单独找我谈了话,吴班长告诉我,再有几个月,连里要组织一次驻训,吴班长想在驻训之前,帮我把训练成绩提高一下,这让我心里既感动又羞愧。

平时除了正常训练,吴班长每天都会陪我加练两个小时,指导我训练,不管瓜分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经过半年多的刻苦努力,我训练成绩提高很快,甚至都超过了连队很多老兵。

1975年10月份,连里组织了一次驻训,清晨5点半,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划破天际,我们迅速穿衣服、打背囊、装载物资、整齐列队,这是我入伍后第一次驻训,我心里特别激动。

我们这次驻训的地点是,距离驻地两百公里外的赵家集,我们部队在那里有一个训练场,经过两天两夜急行军,我们终于到达了驻训的地方,此时的我,早已经筋疲力尽,没有了之前的兴奋,很多新兵脚都磨破了皮。



我们白天进行科目训练,晚上暂住在老乡家里,我们自己生火做饭,我和六名战友暂住在老乡刘叔家里。

我们驻训的地方,住着四十多户老乡,听班长说,我们每年都来这里驻训,当地老乡都认识我们,老乡还会提前收拾好房子等我们,刘叔和和婶子很热情,每天晚上都会提前给我们烧好热水,准备好吃的。

山里条件艰苦,出行非常不方便,当地老乡生活条件都不富裕,我们原则是不允许接受老乡任何东西,但是刘叔和婶子太热情,我们盛情难却,有时候也会吃老乡送来的东西,但是,我们最后都给老乡付了钱。

刘叔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刘叔女儿刘晓燕,比我小一岁,不仅长得很漂亮,性格也很开朗,来刘叔家住的第一天晚上,刘晓燕给我们每人做了一碗面条,我们班战友都是北方人,大家都喜欢吃面条,我们在部队偶尔才会吃上一顿面条,大多时候都是以馒头和米饭为主。

驻训第三天,山里下了一场大雪,雪融化之后,我们住的屋子,开始四处漏水,我和战友连夜帮刘叔家修好了屋子,又检查了其他几间屋子,发现有漏水的地方,我们都进行了补修。

我们原定计划是在野外驻训一个月,因为后来连着下了几场大雪,封了山里的路,很多老乡家的房子都被大雪压塌了,我们便停止了驻训,帮忙给老乡建房子。

给受灾老乡建好房子后,我们就回到了部队,我们走的时候,老乡热烈相送,给我们送了很多吃的,我们回到驻地后 ,连里准备了一车生活物资,连长让我负责给老乡送去。

我给老乡送完物资,临走时,刘晓燕送了我一条围巾,还给我手里塞了一张纸条,并叮嘱我,回去以后才能打开看。

我回到部队后,迫不及待打开了纸条,只见纸条上写着“我喜欢你,看完后给我回信”,其实在刘晓燕家住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对刘晓燕也有了好感,我和她聊天很投缘,也很开心,我立即给刘晓燕回了一封信,向她吐露了心声,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1978年,我因为军事素质过硬,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我到师部教教导队参加了学习,年底我提了干。



我提干后,带着刘晓燕回家见了父母,父母对刘晓燕很满意,我和刘晓燕1979年8月份领证结了婚。

1985年我转业回到了老家工作,妻子也跟我一起回到了老家,如今我们都已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日子过得很幸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