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十三届青年规划师演讲比赛于2025年4月27日下午成功举办。本次演讲比赛获得了业内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来自五湖四海的33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对城市规划的无限热爱与憧憬,用智慧和激情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本文字数:10112字
阅读时间:34分钟
05/04
Youth Day
第十三届青年规划师演讲比赛
本次比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陈阳、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李云担任主持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蔡震,对本次演讲比赛进行了点评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宣布演讲比赛结果;杨保军、蔡震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info
主持人
陈阳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一所所长
李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主任
info
演讲风采掠影
01
爆火出圈,“尔滨”规划人都嘎哈了?
赵兴东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以雪博会的雪为切入点,诉说造雪场地规划的特点与难点,讲述冰雪规划的探索途径和个人心路历程。以此展现“尔滨”规划人在城市发展转型的背景下,肩负历史使命,探索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产业升级的包容关系,不断创新突破,持久助力城市再度复兴。最后演讲者以推介官的身份,叙说“尔滨”不只有冰雪,还有很多名字,东方小巴黎、万国建筑博物城、全国避暑休闲胜地、世界音乐之城、中国啤酒之都……最重要的是,这座冰冷的北方城市还住着一群热情洋溢的人,欢迎大家来哈尔滨!
02
南西小院100天社区共创实践
怀露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演讲者分享了与南西小院的24户居民在100天里开展社区改造的故事。从一根晾衣绳入手解决居民最日常的矛盾,让居民从质疑转为了信任;又用一方鲜花院点亮居民对家园的热爱,在共建中找回邻里间的温情。经过100天的社区共创改造,不仅解决了居民最实际的需求,让小院透进阳光、开出鲜花,也让青年规划师找到了设计的精度、人民城市的温度。
03
好文旅是规划出来的吗
谭玲心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演讲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演讲故事。文旅是图纸和指标就能定义的”产品“吗?这个问题可能困扰过每个规划从业者,而这种思维本身正在将文旅动态发展的“可能性”限定成套路化的“标准答案”。如果转化视角,以使用者的身份去体验,就会发现惊艳人的巧思是生长在规划之外的。于是乎,我们知道要让文旅像一条河一样流淌,用理性分析去刻画不确定,由此,河流将与途经的土壤植被互相滋养,形成“自然生长”的有灵魂有温度的场所。而这个过程绝非规划自己的力量可及,需要每一个对土地和文化有感情、有想法的人参与进来。
04
规划普拉斯
余亦奇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演讲者面向当前的规划形势,从三个方面提出规划行业的破局之道。规划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行业的生命力在于主动拥抱变革,规划也需要像手机、汽车、芯片一样,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破局之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规划算力,规划师要会算账、会做资源嫁接,发挥规划金融工具的作用,既要能帮城市建设省钱,也要能帮城市发展赚钱。二是强化决策辅助,规划师要敢于向决策者科学的说不,用数据和案例体现规划分析、判断和谋划的价值,做决策者的智囊而不是画图匠。三是增加用户粘性,规划师要学会生活,通过自己的感受,去发现城市空间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才能真正把纸上的蓝图变成人间的烟火。
05
规划师小贾的里程跋涉
贾怡鑫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演讲者分享了自己从规划师小贾到贾工的规划里程跋涉。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规划项目类型的快速转变给青年规划师带来了全新挑战——如何统筹各专业力量开展城市更新?如何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找平衡?如何尊重在地生态,激活居民内生力量?从“图纸上的战略家”到“巷子里的协调者”,规划师在项目尺度的跨越中不断转变着身份,但始终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守护者、综合价值的创新实践者和多元利益的理性协调者。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规划师应牢记自己的初心,在宏大叙事和个体命运间自由穿行,把握时代脉搏,变中求进。
06
阳光里的涅槃——
一场“自主更新”的城市焕新实验
连宇锋
晋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演讲者聚焦福建晋江东环小区30年变迁,展现中国县域城市在土地产权与城市更新中的独特探索。九十年代初,村集体与机关单位合资建设商住小区,随着时间推移,该小区暴露多重矛盾:无法落户、缺乏学区配套;预制板楼结构缺陷存在安全隐患;停车场与电梯等设施缺失。尽管地处全市租金最高商圈,改造却陷入困局——机场限高36米使容积率无法提升,地产萧条更让传统"拆迁-出让"模式失效。最终,在各级政府、村集体、全体业主的努力下,实现了业主出资为主的自主更新,重新建造“阳光里小区”。当土地产权、利益主体、空间约束多重交织时,城市更新既需要制度创新的勇气,更离不开基层治理智慧的破局。
07
以规划之笔 绘屯垦戍边新卷
张景奇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演讲者以“以规划之笔 绘屯垦戍边新卷”为主题,阐述新时代规划人在边疆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回顾了兵团人从“军垦第一犁”到数字化时代的奋斗历程,强调国土空间规划对边疆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全文围绕三大核心展开:一是战略格局之“势”;二是资源利用之“度”;三是生态修复之“道”。演讲最后呼吁以敬畏自然、创新突破和赤子情怀,续写兵团精神,为子孙后代绘就“塞外江南”的边疆新画卷,彰显兵团规划人守护山河、赋能未来的使命担当。
08
“统一”还是“多样”——
给八廓古城936座民居制菜单
廖冠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演讲者首先介绍了八廓街的典型人群与风貌基础,结合针对八廓古城民居建筑开展的风貌规划工作,进一步思考风貌整治中“统一”与“多样”的权衡。通过提炼八廓古城所特有的藏式特征要素、遵循八廓古城所特有的形制等级要求,来回应风貌规划中“统一”的呼声;通过给民居大院挨个“拍证件照”、提供“递进式的建筑样式菜单”,来保证风貌规划中“多样”的需求。分享的既是风貌规划中“统一”与“多样”的故事,也是一个青年规划师感悟“藏风”与“人情”的故事。
09
从青铜时代迈向星辰大海:
规划学科的多重变奏
张艺帅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演讲者将城乡规划理念及学科的发展比作一部交响史诗。青铜时代的序曲奠定了生存与秩序的空间基因;古典时期的前奏融入哲思与理性的营城理念;工业纪元的主旋推动了城市文明的蝶变,而“城市病”等变奏也催生了对区域协同与空间治理的关注。新时期的规划教育应从传统技艺转向“元能力”的培养;规划师应从静态的“蓝图式工匠”转型为动态的“时空哲学家”;规划学科应在新技术与生态、人文关怀间追寻正确的价值判断,其核心使命则在于提供与之匹配的空间要素供给。回溯千年,把握城市规划的“变与不变”;面对未来、拥抱变化、坚守价值,规划学科将以“新质生产力”之姿续写星辰大海的新篇章!
10
最食人间烟火色
丁莹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分享了自己作为社区设计师的故事。当社区设计师团队踏入鸦湖村那片“白纸”般的空地时,他们没带蓝图,却揣着一口袋“烟火魔法”。没有挥毫泼墨的豪气,反而玩起了“气球传声筒”——孩子们画个圆圈是花坛,老人涂个三角是长椅,稚嫩的涂鸦成了社区活力的密码。他们用脚步丈量社区,为社区居民探路,把坑洼的路面填平,为小朋友们变出大鱼海棠般的童趣通廊。建成那天,小广场成了大型“拆盲盒”现场:孩子们追着系满气球的篮球架奔跑,老榕树下飘着粤剧唱段。在“秒出百图”的AI时代,设计师们偏偏要做“慢炖师”。他们用“吐槽大会”当调料,拿“开放日”当砂锅,把冷冰冰的社区更新熬成了咕嘟冒泡的广式老火汤。这些带着温度的设计,算法可编不出那份“烟火气”。
11
选择——在山水洲城的大舞台上
起舞、起跳、起飞
蒋舒
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以“选择”为主题,分享从“画图匠”成长为一名有信仰的“规划师”从热爱-成长-坚守的历程:热爱,职业的满足感让其“热爱上自己的选择”。成长,负责长沙苏托垸重点片区规划时,面对湿地、交通、功能的复杂矛盾,带领团队平衡技术、利益与现,最终多方认可。坚守,面对行业变革,不同于有人躺平或考编,选择拥抱行业变革,以“解码者”身份参与城市未来;选择丰富视野,深入社区与乡村,用脚步丈量土地;选择担当使命,依托长勘院75年积淀,传承规划使命。 “选择即信仰,坚守即答案”,希望在长沙山水洲城大舞台上起舞、起跳、起飞。
12
滇池沿岸历史村落的“死与生”
刘亚舟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演讲者以滇池沿岸村落的存续发展为脉络,聚焦生态保护与历史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平衡。滇池沿岸村落在2008年“四退三还”工程后面临存亡危机。海晏村通过十余年探索实现破局:以系统保护技术推动政策修订,推动“文化-生态-振兴”三位一体发展,完成从渔村到省级名村的身份蜕变。通过技术培训、规划管控、多方协同实施,形成“村民参与、城乡共谋”的振兴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双赢。通过观念革新、政策保障和技术护航,历史村落既能守护乡愁记忆,又能激活发展动能,为世界呈现“山水为墨、文化为笔”的云南旅居新图景。
13
小力生花,让社区培育长出枝芽
——当城市规划走出办公室
连旭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演讲者分享了参与北京社区韧性城市规划的亲身经历。一次雨天调研,她目睹社区工作者应对各种琐碎问题的忙碌,意识到基层治理的复杂。当规划团队引导居民共同商讨改造方案时,居民们从“不了解规划”到积极献策,微小却切实的改变在对话中萌芽。团队将居民意见转化为“社区脆弱点&资源点地图”和活动指南,成为后续治理的“契约”与接力棒。城市规划不仅是宏大蓝图,更是由无数微小力量汇聚而成。当规划者走出办公室,成为组织者与协调者,让居民真正参与决策,社区的培育便能生根发芽,最终织就人民城市的温暖图景。
14
破雾者说
郭画儿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演讲者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规划师的初心和基因。还是初三学生的她在动车内写下了人生第一份“儿童车厢规划方案”,如今成为城市规划师的她,面临着法规迷宫、跨界难题、AI冲击构筑起重重迷雾,她该如何破局?面对青年公寓策划任务,没有大数据支撑的她选择"创造数据":伪装应届毕业生,带着母亲实地丈量十余个公寓,将那些带着体温的发现凝结成30页产品指南。这场破雾之旅揭示,规划思维不仅是在遵循技术规范,更是来源于对社会需求的敬畏;创新不是抛弃专业,而是立足本真拥抱变化。当迷雾成为行业常态,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个在动车车厢里认真"多管闲事"的初心之中。
15
白塔之下,去留之间
张馨蕊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以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片区的腾退为背景,展开了一场关于城市发展中“新与旧”“去与留”的深刻对话。青年规划师重返故里,面对邻居们"祖宅情结""安置忧虑""补偿质疑"等复杂情绪,以规划视角帮助邻居解读腾退背后的规划愿景,阐释白塔寺片区作为老北京历史文化展示窗口的定位,展示永定河畔安置社区生态与配套优势……然而现实困境依然存在:补偿款难抵城区房价、老人难离故土、祖宅情感维系等矛盾,最终形成前院后院腾退、中院留守的折中退租方案。这场“去留之间”的抉择,不仅关乎空间重构,更是一场关于老城情结的延续、人文关怀的实践。去留之间,助力古都的新生。
16
社区画像:连接个体与规划者的桥梁
张逸群
南京工业大学
演讲者引入“社区画像”的概念,通过融合时空行为大数据和人口、消费等社会经济属性数据,构建一个动态、多维的社区图景,从而连接微观个体与宏观规划。通过数据融合处理、个体认知标注和空间聚合洞察,社区画像能够精准识别社区核心特征,还能帮助我们动态解读社区的演化机制、人群聚集模式和发展驱动力,并应用于社区更新与治理,通过对比分析和诊断差距,制定更精准的干预策略。社区画像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连接个体真实生活与规划蓝图的桥梁,将冰冷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社区故事,增强规划师与居民的共情,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17
上海高密度城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创新实践
——以南京路东拓项目为例
金旖旎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演讲者分享了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提质更新的故事。2019年,国家商委指定上海南京东路两条步行街进行提质更新。作为全国步行街改造示范样板,此次东拓更新在一年时间从城市设计到施工开街。从设计和管理上,对传统街道更新设计模式上做出了较大突破。首先,1个突破任务书的谋划——将“东拓”进行到底,策规一体,由被动设计到主动谋划。其次,搭建了1个高效更新工作平台,在极短时间内多专业协同,多主体协同,同时通过公共参与,促成了上海第一个基层治理品牌“零距离家园”工程实体化的落实。另外,项目落成后整理出了1个全过程评估及更新体系,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形成公共空间“LEED”标准,促进可持续更新,通过经验总结为更新体系,让高密度复杂环境下的城市中心街区有了可复制的成功更新样板。
18
守护岁月华章,编织城市安全网
李波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聚焦城市更新中的消防安全挑战与创新实践。以南京小西湖片区为例,该区域因年代久远沦为老旧棚户区,面临房屋耐火等级低、街道狭窄、消防设施乏等安全隐患。南京市借城市更新契机,出台有关技术指南,通过“微型综合管廊”建设、消防管网升级、防火分区划分、微型消防站设立等创新举措,将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消防技术结合,破解改造难题,使小西湖焕发新生。《既有建筑改造防火技术标准》正在编制,这将为全国老旧建筑消防改造提供科学依据,以技术织就城市安全网,守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居民安宁。小西湖的成功转型,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典范,更彰显了守护岁月华章与生命安全的双重使命。
19
山城的巷,山城的家
陈璐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分享了山城巷的建设故事。山城巷位于重庆市渝中母城的核心地带,源于明清,建于陡崖,俯瞰长江对望南岸,是重庆山地筑城的典型范例。2018年,重庆市启动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更新项目,历经三年打磨,规划团队按照“织补”“修复”“缝合”三个步骤,显现了山地街区的原型,呈现了山城记忆的原貌,再现了山城生活的活力,将曾经的破旧老街变成了新晋文化地标,不断吸引着新老重庆人回流、回归,为山城巷的生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山城巷因其出彩、出圈儿的更新效果被自然资源部推荐为国土空间规划优秀城市更新案例,演讲人作为全程参与更新的青年规划师,抒发了对此经历的所感所想。
20
打破“刻板印象”:新时期深圳旅游发展思考
马诗梦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认为深圳近年来的形象将“进取”的一面展示得比较充分,松弛感不足,可以通过发展旅游来平衡深圳的城市形象。她强调要在经济成功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将优势产业与成熟的城市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底与资源,突破传统“景区—城市”二元分隔,实现“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她认为深圳具备五方面核心特质,一是改革开放的对外窗口;二是面向未来的创新高地;三是青春活力的幸福家园;四是山海连城的大都会;五是世界级湾区的中心。强调围绕核心特质打造产品、建设项目、开展城市营销和提高服务水平是快速旅游出圈的路径。最后,她祝愿深圳早日建设成为“既进取,又松弛”的世界级目的地城市。
21
给规划以时间
孙姗姗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从出入行时想“亲眼见证笔下的线条变成街道,图上的符号化作高楼”的初心谈起,以自己长期跟踪临港新片区的规划实施为例,讲述了规划理想在时代变局下如何实现的困惑。接着,她通过上海历版总规的编制历程与上海迪士尼落地生根两个故事,阐述了要给规划以时间。规划理想的实现,不仅是天际线的生长,而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积淀、产业活力的激发、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好的规划需要几代规划师的努力与坚守,洞察行业百态、统筹多元主体、关注实施政策、适时妥协修正……规划不是速成的蓝图,而是与时间共舞的“生长艺术”!
22
老满城,新生活!
彭丽君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分享了乌鲁木齐老城保护的故事。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一座融合自然壮美与多元文化的城市。演讲者以乌鲁木齐老满城为起点,沿着“历史积淀-文化换新-社区共融-使命传承”的脉络,探索边疆城市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共生之道。讲述青年规划师以文脉为魂、创新为翼,守护历史,激活城市,时刻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既保护老城街巷肌理,又植入现代生活场景,让多民族共居的温情故事与团结初心,如天山脚下扎根历史的石榴,籽粒紧抱,枝繁叶茂,细绘“幸福实景”,共建美好“疆”来。
23
中山郎的夏天:我在乡村保护大遗址
琚经纬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演讲者分享了中山古城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故事。中山古城,战国“第八雄”中山国的都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却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沉寂。2024年的夏天,一位25岁的青年学子沿着两千多年前的青铜规划图“兆域图”的线索,踏上河北省平山县的田野之路。从东灵山到滹沱河,他以“中山郎”的身份开展独立实践,实地勘察遗址、访谈村民,既构建考古数据平台、提出概念规划方案,也为中山古城“直播带货”,助力大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古城未语,青年先行。这是一次跨越两千年的对话,也是一位青年规划师写在大地上的答卷。
24
新时代规划师的秘密武器
何业成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演讲者提出基于AI+规划精心打造的四大秘密武器:一号规划浏览器,整合了海量行业知识,构建了强大的城市规划知识图谱。通过图文检索和实时联网搜索,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同时可以对长篇文本进行总结和提炼,并进行推理与预测。二号图像生成器,拥有三种主要形态,分别是场景生成、模型生成和视频生成,能够为规划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视觉支持。三号仿真模拟器,以仿真模拟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参数模拟居民的日常行为,预测未来设施的使用变化,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从数据层面验证城市发展策略的有效性。四号智能优化器,实现规划方案的全流程智能迭代,包括前期调研、定位研判,到中期概念推演、方案设计,再到后期的运营谋划。
25
长安三万里,明月照古今
——数字影像驱动的城市拟态环境建构与规划响应
兰文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演讲者分享了数字长安的故事。电影《长安三万里》用48万帧动画重构了一座有温度的长安城。这座数字长安的震撼之处,不在于其精确复现了108坊的棋盘格局,而在于它让每个观众穿越古今,在太液池畔听李白击筑,在乐游原上随高适策马,在胡商云集的西市触摸丝绸之路上流动的文明。这种“拟态环境”的建构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规划命题:城市的灵魂在于其空间的叙事能力。唐代长安的规划智慧,体现在用朱雀大街的轴线构建天地秩序,用里坊制度编织市井生活网络,用佛塔道观营造天际韵律。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始终以包容的姿态,让西域商队与中原士子共享街巷,让胡旋舞与霓裳曲共奏华章。这种“空间即剧场”的营造理念,正是当代城市规划最应继承的遗产。
26
让历史照进未来,以新质生产力
开启历史文化遗产的青春叙事
常江
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演讲者展开了一场关于“让历史照进未来”的深情叙事。他手中的游戏不仅是文化产业的革新,更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古老遗存的数字化重生。在杭州新登古城的复兴中,用无人机丈量老街的纹理,以AI修复斑驳的城门,将坊间传说与城池格局编织成一本“数字记忆册”。那里有宛若莲花的城池、形似襟带的山水,也有烟火气的市井与坚固的城墙。良渚遗址中的AR画卷、VR祭祀仪式,在他笔下化作可触摸的文明脉搏。他坚信,历史不应沉睡于展柜,而应成为新时代中青年追逐的文化符号。以新质生产力为墨,以遗产为纸,他以规划师的匠心与诗人的情怀,让古老中国的回响,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追随。
27
让未来的深圳更有海洋蓝
——Make Shenzhen Deepblue
殷萌清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演讲者以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勾勒出2050年深圳与海洋共生的未来图景。生态智慧构筑“会呼吸”的深圳湾,红树林与牡蛎礁形成活体堤坝,净化水质、固岸护堤;蓝色硅谷崛起,无人货轮、海底智算中心和深海可燃冰开采彰显深圳科技力量;海洋馈赠融入烟火日常,共享游艇、AR鱼市和深海咖啡馆让生活与海洋紧密相连。以“从背海发展到向海图强”为脉络,致敬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远见,呼吁青年规划师以创新精神共同书写海洋城市的未来篇章,让深圳的海洋蓝成为时代标志。“蛇口开山炮的轰鸣犹在耳旁,海洋的音浪已澎湃登场!”Let’s Make Shenzhen Deepblue!,点燃全场对蔚蓝未来的无限憧憬。
28
为城市把脉问诊,让美好如约而至
吕仁玮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演讲者作为一名城市的“体检医生”,在深入社区调研时发现有些社区公园虽然设施齐备,但入口处几公分高差却让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一些小区出入口坡道本应方便通行却在雪天一次次上演“溜冰圆舞曲”……这些“小事”让她对城市体检医生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及时将居民诉求转译落位到具体空间、制定评价标准确定问题治理优先级、策划“让爱无碍”“畅骑沈阳”“点亮回家路”等“小切口”专项行动,她和团队解决了一件件百姓的急难愁盼,这些变化令她欣慰。她希望以体检为纽带,让美好如约而至。
29
为创新“焕”空间:
新质生产力导向的城市更新
伍杨乾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演讲者分享了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的故事。城市更新如何才能真正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呼吁要跳出传统“提品质”的思维,认识到关键在于转向“创新培育”——即通过城市更新,精心构建一个能够支撑高风险研发、促进知识交流、保障设施协同的复杂创新生态系统。这需要更主动地去营造能促进知识融合与深度协作的创新沃土。其核心思路是:先通过多维度精准“诊断”,把脉区域创新特质与瓶颈;再“催化”选定最具潜力的主攻方向;最后综合运用空间改造、功能植入、网络构建乃至制度对接等多元手段,“量体裁衣”般地赋能环境。武汉老工业园蝶变AI高地的故事,生动印证了这种“培育”模式的实效。
30
回家的征途
熊潇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演讲者分享了步行环境优化与提升的故事。全球每年27万行人死于街道交通事故,步行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演讲者以祖孙放学途中的真实遭遇为引,故事以小见大,突出了目前街道步行中普遍存在的挤、占、乱三大问题。标准化公交设施挤占人行空间暴露设计适配困境;变电箱与共享单车侵占通道折射市政统筹失效;高差台阶与人车混行凸显历史规划缺陷。人行权益被忽视导致回家路途冲突频发。对此,她提出“让、疏、顺”的改造策略,将行人权益置于空间设计核心回应民生痛点。 她作为一名即将踏入职业的青年规划师,肩负营造美好家园的使命,立志在未来营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展现青年规划者的专业担当。
31
规跟到底,落地生花
杨浪
醴陵市规划设计院
演讲者作为一名乡村规划师,驻守在湖南醴陵隆兴坳村。初入村庄,方言障碍与村民质疑如两座大山:“人来了,村没变!”她选择做移山“愚公”,背上行囊驻村规划。白天采菊晒艾、走村入户;夜晚开“板凳会”,记“民生账本”,将建房修路、田沟整治等琐碎诉求化为规划注脚,终从“外乡人”蜕变为“村里人”。产业上,打造艾草全产业链,发展皇菊茶、生态茶园与红色旅游。村年增收百万,游客超15万,白芽茶获国际金奖。规划的意义,藏在茶园晨雾、祠堂青砖与村民笑容里。每寸土地的故事,都是我们与乡亲共织的温暖。山不动,人可移!执规划之笔,护乡愁记忆;循振兴之路,让乡村落地生花。顶峰相见,步履不停!
32
从技术正确到人间值得——
一名95后规划师的职业成长体验
陈碧菲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演讲者分享了自己作为规划师的职业成长体验。初入职场的她将规范奉为圭臬,用数据模型丈量城市,但面对的是微信记录里400次“修改”“调整”的拉锯战,是敲击冰冷用地代码时的困惑,更是城中村老奶奶对一棵树的叩问所引发的思考。她开始渐渐反思,作为95后规划师,成长于技术狂奔与人文觉醒的夹缝中,所肩负的使命不再是“画最标准的图纸”,而是在技术叙事逻辑中,分析方案背后的诉求与规律;是摆脱技术正确的宏大叙事,关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和真正的人间烟火。
33
汹涌的流量
汪书成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
演讲者分享了流量时代下哈尔滨文旅发展的故事。流量浪潮奔涌而至,哈尔滨文旅借势而起,以流量激活冰雪经济,绽放出耀眼光芒。反观规划设计行业,却在流量时代陷入“寒冬”,行业价值蒙尘,唱衰之音四起。究其根源,是传统宣传困于熟人“茧房”,难以破圈。规划师们当以开放之姿,向多元媒体借流量,汲取宣传智慧;以创新之举,打造灵活传播路径、新颖呈现形式与扎实内容内核,让规划设计成果借流量“破茧成蝶”。未来,规划院有望化身流量 IP,聚合各方力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成为社会发展的“智囊引擎”。让规划师们拥抱流量,以久久为功之志,让规划设计在流量时代熠熠生辉,为行业开辟通往希望的新通途。
info
总结点评
杨保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杨保军理事长表示,今年的演讲比赛时间缩短,相较于之前难度加大,对演讲选手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强调演讲比赛的核心是“演讲”,而不是学术交流、方案汇报,需要紧贴主题、输出观点以及具有记忆点的“金句”。而在短时间内输出大量内容最取巧的方式就是“讲故事”,用一个故事来讲天地大道理,用一个故事来讲理性哲思,用一个故事来讲述人间温情。希望青年规划师对稿子熟练度、PPT的展现形式、自信程度、流畅度等方面有所提高。期待青年规划师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坚守”的执着、人间的温情来为规划行业带来新篇章。
蔡震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蔡震总工程师表示,青年规划师们的思维方式、视野、视角以及思想深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一场成功的规划演讲比赛应该具备五个特点:表现的丰度、讲述的温度、规划师的气度、思想的深度、新颖的角度。他鼓励规划师们再接再厉,以正能量的表现形式,给大家带来更精彩的、让人深思的表现。
info
赛果荣耀揭榜
曲长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
曲长虹副秘书长对33位演讲者所呈现的一场关于城市规划的知识与智慧盛宴表达感谢与鼓励,随后宣读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5年度青年规划师演讲比赛
△最佳表现奖获奖选手与评委合影
△优胜奖获奖选手与评委合影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会议 | 聚焦“创新发展与包容城市”,202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规划师年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聚焦“社区友好,青年有为”,2024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规划师年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动态 | 畅谈“风景城市与魅力发展”,2023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规划师年会暨青年规划师演讲比赛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