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一天,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在省干部大会上宣读了一封老干部的亲笔“谏言信”。整个过程,林若的心情非常沉重,甚至已经愤怒到了极点,差点没念完。
左一 林若
原来,这位老干部在信中,历数广东在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种种腐败问题,并特别讲了为数不少的干部以权谋房问题,强调说这种“特权房”必须要整治了。
他在信中列举了实例,说他经过调研得知,老百姓对这些房子起名叫“臭虫房”、“王府楼”,有些好地段干部以权谋私建起来的房子已经连片,老百姓管叫“官僚街”、“蚂蟥街”……失掉了民心,影响极坏,民怨极大。
就在这次会议上,林若揭开了重拳整治“特权房”的大幕。那么,这些“特权房”是怎么来的,怎么就和官员联系在了一起?很显然,这些房子的产生是与权力有着极大关联的。
左一 林若
一些不法的商人,为了达到拿项目赚钱的目的,开始花样翻新地给各级干部搞福利,“特权房”就是其中之一。有的搞到集体土地以后盖起了房产,但他们自己不住也不用,而是免费让干部和政府部门使用。
而有的商人盖好房子以后,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干部,或是采取以劣换优的方式变相把房子倒给干部。也有一些机关单位,搞“自有土地自建房”,就是引入了开发商市场化操作,所建成商品房却按经济适用房、集资房核定价格,让官员来买……
更有甚者,一些机关和单位内定开发商,以极低的价格拍下土地,然后再以极低的市场价让官员“团购”……一时间,广东的这种歪风漫延,老百姓的怨声极大。
逻辑非常简单,干部手中有权力,他们在得到实惠和照顾后,必然要将权力资源再分配给这些商人,最终让他们再挣到钱,而这样一来,实际损失的就是国家了,也把党和政府的风气搞坏了。
林若派出工作组进行了严肃地调查核实。最终发现,广东全省产生了接近55万平方米的“特权房”。看到这个数据,林若拍案而起,他严令,干部占了这种“特权房”的,一律主动说清问题,不交房款和罚款的,全部曝光。
有一些已经批过的土地还没有建的,一律取消项目……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毕竟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人是战胜不了自己的。况且,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大家都已经不自觉地认为这是正常的了,大家也都不怕,毕竟占房的人太多了。
因此,清房工作一开始,就基本清不动,一点进展都没有。有一些单位,长期占用这样的房子进行办公,理由也非常充分,这是靠自己的“力量”得到的办公场所,还给政府省钱了,就是拖着不搬离。
林若并没有退缩,而是进行了强力的反击。他再次要求所有干部,必须限期交纳房款或是罚款。否则,一律严肃重处。一个省文化单位,企图用拖字诀来解决问题,觉得大家都拖着,最后肯定会不了了之的。
可他们太低估林若的决心了。他亲自约谈了这个单位的领导,并直接把南方日报的记者叫了过来,直接问他到底搬还是不搬,如果不搬,马上让他上《南方日报》的头版头条。
左一 林若
这位领导看林若动真格的了,立即软了下来,回去之后就开始搬家。在林若的强力反腐下,干部们开始纷纷缴纳罚款,据当时数据统计,仅罚款一项就达一亿多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整治“特权房”后,林若深知,这项工作靠人推动是不行的,必须要靠制度才能长远,他便开始推动立法,反腐各项制度很快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林若的名字也记在了广东老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