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安弄池村,75岁的陆老汉盯着干涸的河沟直叹气。这条往年哗哗响的小河,如今河床裂成龟背,断流俩月没见水。,素有“水乡”之称的广西,正遭1961年最狠的秋冬春连旱。



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4月,全区平均降水量142.8毫米。这数字还不到常年同期的40%,相当于半年少了520亿立方米水。

喀斯特地貌占了近四成,雨水刚落地就渗进石头缝,地表蓄水难如登天。年初旱情刚冒头,2月人工增雨让旱情缓了口气。

谁料4月雨水又“失踪”,旱情反扑得更凶——全区93.9%面积受旱。



其中特旱占比78.

5%,玉米苗才长到脚踝高,比往年矮了半截。麻垌镇从去年9月就没下过透雨,水厂只能抽地下水。

可地下水也撑不住,早中晚限时供水,7万多人用水犯了难。“水窖见底了,河床裂开口子,连老井都冒不出水泡。



”村民直犯愁。官方数据摆着:43.

1万人受灾,8.8万人喝水难,51.

9千公顷庄稼遭灾。直接损失2.1亿元,森林火险等级飙到最高级,防火员24小时盯着山。



这干旱不是偶然,拉尼娜和全球变暖在背后“捣乱”。拉尼娜让干热气团“赖”着不走,挡住了孟加拉湾的水汽。气温比常年高1.

5℃,土壤水分每周掉2 - 3%,旱情像火上浇油。

更怪的是,4月局地突然下暴雨,一边抗旱一边防洪,让人措手不及。好在气象部门带来转机:5月多轮强降雨要来,干旱中旬能解除。4月27日、29日,还有5月初,几场中雨带暴雨,局地有冰雹大风。



但专家提醒:久旱后土壤板结,雨水难下渗,怕闹山洪和泥石流。都安六柱村刚打好机井解决喝水问题,又得准备防汛。这种旱涝急转太突然,应急体系得灵活,不然真要吃大亏。

珠江水利委员会早启动预案,既要保供水又要防洪水,两头都得顾。抗旱这场仗,多部门都动起来了:送水48.

62亿立方米,保了1018万亩农田。人工增雨增了8亿吨水,农业推广旱稻,比传统水稻节水七成。消防队员挨家送水,马山组织400人抗旱队,抽水机响遍田间地头。

可短板也显出来了:基层应急装备少,专业人才缺,抗旱效率受影响。有专家建议搞“共享应急装备”,跟企业合作,解决设备短缺难题。长远看,还得修水利、建水库,把水存住,不能总“靠天吃饭”。

这场破纪录的干旱,给咱提了个大醒: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会更频繁。旱涝就像“跷跷板”,一头下去一头上来,咱得早做准备。

老天爷的脾气难捉摸,咱的法子得更活络,才能守住田、保住家。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极端天气啥时候来,但准备得越足,心里才越踏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