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是宝宝在妈妈子宫内的各种活动(踢动、翻滚、伸展等),可能冲击子宫壁,引起子宫壁的活动。一般在孕18~20周可以感受到,很奇妙的感觉~
胎动的次数、频率体现了胎儿在子宫内的状况,可以是正常胎动,也可能出现频繁或减少。所以监测胎动是了解胎儿在子宫内健康状况的最直接途径。
一、胎动出现的时间
初产妇
通常在18~22周开始感受到胎动。
经产妇
可能更早(约16~18周)感受到,有经验更容易识别。
早期胎动特点
类似“小鱼游动”或“肠胃蠕动”,随着孕周增加胎动逐渐明显。
二、胎动的规律与变化
20~28周
不规律,时强时弱,可能与胎儿睡眠周期有关。
28周后
逐渐规律,建议每天固定时间计数(如早、中、晚各1小时)。
正常胎动次数
一般每小时3~5次,12小时内≥30次(个体差异较大,需关注宝宝规律)。
三、胎动有哪些类型?
翻身运动
胎儿在子宫内左右转动,持续时间为3~30秒,动作力度强。妈妈可有胎儿的翻滚、牵拉感。
单一运动
胎儿四肢的单一运动,如伸拳、踢脚,其动作幅度大,时间短,持续时间为1~15秒。妈妈可有被捶踢或跳动的感觉。
高频短暂运动
单纯的肢体或胸壁活动,其动作幅度小、力量弱、时间短,一般在1秒钟。
妈妈可感受到胎儿轻微的颤动或打嗝。
打嗝一般每日1~4次,持续时间为1~13秒。
四、什么是异常的胎动?
胎动明显减少或停止:可能提示胎儿缺氧或其他问题。
突然剧烈胎动后停止:需警惕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等紧急情况。
异常活跃后减弱:可能是胎儿宫内窘迫的表现。
注意:若发现胎动异常(如12小时<10次,或比平时减少50%以上),应立即就医检查。
五、怎样数胎动才是正确的?
一种是2小时内数胎动计数,到达10次即为胎动合格;
另一种是12小时内胎动计数,取一天中的3个固定时间段各数1小时,每小时大于3次即为合格,或者将3次胎动次数乘以4即12小时计数,胎动次数在30~40次,也属于合格。
时间选择:饭后1小时或睡前,胎儿较活跃。
姿势:左侧卧位,专注感受。
方法:连续动作计为1次,间隔5分钟以上再计新一次。
记录工具:可用手机APP或本子记录,便于观察趋势。
六、影响胎动的因素
妈妈状态
饥饿、疲劳、情绪波动可能减少胎动;
进食后或放松时胎动增加。
服用药物
使用镇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胎动减少。
外部刺激
腹部受到剧烈的撞击或者所处环境噪声较大,使精神受到一定的刺激,引起胎儿在腹中的不适,则可能会导致胎动频繁。
胎儿睡眠周期
通常20~40分钟,期间胎动减少属正常。
七、胎动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
1、胎动频繁
生理性原因
妈妈进食后,导致体内血糖含量上升,胎儿也吸收到了营养,所以胎动会变得比进食前要频繁;
精神过分紧张、劳累及巨大的声音刺激等也可导致胎动频繁。
病理性原因
轻度缺氧:急性胎儿窘迫(主要表现为缺氧初期胎动频繁,继而胎动减弱及次数减少,进而消失)、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绕颈。
外伤:腹部受到剧烈的撞击。
其他:出现发热、低血糖等。
2、胎动减少
妈妈本身患有严重疾病,供氧不足:如高血压、肾炎、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高热等。
妈妈、胎儿之间氧气交换不良或传输障碍: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前置胎盘等,还有脐带打结、脐带受压、脐带扭曲、脐带绕颈、脐带脱垂等。
胎儿本身的因素:如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生长受限;可因妈妈缺氧或胎盘功能减退,引起胎儿颅内出血、慢性胎儿窘迫等。
其他:妈妈用药影响,比如镇静剂的使用。
八、常见问题
1、异常胎动的表现有哪些?
异常胎动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一定要立即就医,切勿延误就诊时机。
胎动剧烈且伴随着腹痛;
急促的胎动后突然停止;
胎动逐渐减少;
胎动突然增加。
2、孕晚期胎动减少正常吗?
孕28周后胎儿已经发育的很大,羊水量逐渐增加,胎动逐渐增多,胎儿活动也更加有力,妈妈会感觉到大幅度的翻身型胎动,在孕32~34周达到高峰。孕期最后2周,胎动可能会稍慢,这属于正常现象,但不能减少1/3。
3、我第一次怀孕,现在处于孕晚期,应该如何判断异常胎动呢?
在孕期一定要养成监测胎动的习惯,每个宝宝有自己胎动的规律,孕妈妈也要注意参考。
如胎动异常的同时还伴有腹痛、恶心等其他症状,则建议到医院相关科室就诊,明确原因。
4、为什么一吃东西宝宝胎动就明显?
因为进食后,体内血糖含量上升,腹中胎儿也会血糖升高,所以胎动会变得比进食前要频繁,这属于生理性胎动频繁,不必过分担心。
5、胎盘早剥胎动会有什么异常?
一旦胎盘剥离面积较大,胎儿宫内缺氧,则会导致胎动频繁,甚至胎心消失。
6、羊水过少会不会出现胎动异常?
羊水过少多伴有胎盘功能减退,则会出现胎动减少。
7、如果在产前已经确诊发生脐带绕颈应该怎么办?
孕期脐带绕颈较常见,尤其是脐带绕颈一周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不要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刺激可能会导致胎儿胎动频繁;只要定期产前检查、注意监测胎动即可。
九、何时需要就医?
胎动突然减少或消失超过2小时。
胎动剧烈且持续不安,伴随腹痛、出血。
孕晚期胎动模式明显改变(如从活跃转为微弱)。
胎动是胎儿健康的“晴雨表”,但无需过度焦虑。每个胎儿活动习惯不同,重要的是掌握自己宝宝的规律。定期产检、结合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能更全面评估胎儿状况。如有疑虑,及时与医生沟通!
互动话题:你的宝宝都是怎么动的?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还有什么疑问可以评论区聊聊,关注我帮你解决更多育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