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通讯员 周志昊
编者按: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IP是城市的灵魂。在 "十四五" 规划收官、"十五五" 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济阳正以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为目标,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与省会 "北起" 布局中勇毅前行。为全面展现济阳的文化特质、发展动能与时代风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别开设《打造济阳城市 IP 讲好济阳品牌故事》专栏,聚焦全区各部门在项目提升、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领域的亮点品牌,以媒体视角解码城市基因,以品牌化思维传播济阳声音,让每一个品牌故事都成为济阳向上的生动注脚,让济阳的独特魅力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难忘记忆。本期,让我们走进济阳区“健康向阳”民生品牌。
针灸拔罐、艾灸刮痧、穴位贴敷……古朴的候诊区域里,一股淡淡的草药香微微飘来,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银山社区比邻医馆内,不少周边居民前来就诊。这,就是济阳“健康向阳”民生品牌服务群众在基层的一个缩影。
“网格+医疗”下好优化资源配置“先手棋”
济阳区“健康向阳”特色品牌坚持以将家庭医生团队纳入基层网格为抓手,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通过联合社区打造的“比邻医馆”“雅聚红医馆”“上善医馆”等提供“健康家医”、开展健康科普、组织健康义诊等活动,形成居民联系机制,掌握居民的健康情况及健康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澄波社区每个月开展两次健康义诊活动,健康科普宣传课上总是座无虚席。课上会将心肺复苏、烫伤处理、慢病管理等实用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化作居民手中的“健康盾牌”。
更令人称道的是,这种“网格+医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壁垒。社区搭建“一站式”医服阵地,成立“社区医务室”,配备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由单纯的“看病开药”转变为向百姓提供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妇幼保健、健康管理等综合性服务。
去年以来,济阳各社区医馆累计开展健康义诊100余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真正让优质医疗资源从“云端”落到了“身边”。
“定点+入户”为失能群众撑起“长护伞”
在济阳,“定点+入户”的长护服务也值得称道。
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济阳组建了“融合型”家医团队,通过拉网式摸排,推动151支家医团队融入社区网格,定期为签约对象提供康复检查、用药指导等个性化健康服务。
“我们会定期对签约家庭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健康指导计划,定期通过门诊、电话、上门等方式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如遇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的病例,还会提供转往上级医院的绿色通道。”济阳区人民医院工会主席王丽娟说。去年以来,家医团队累计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15.2万人次,让“病有良医”的承诺,在叩响家门的那一刻,化作了触手可及的温暖。
“医疗+预防”助力群众参与“大健康”
走进澄波湖壹号、七号及融创府邸小区,都可以在单元楼道内看见一张“健康助理进社区”的信息单,健康助理和联络员的联系电话一一罗列。
在新元社区、澄波社区、雅居园社区、滨湖社区以及华阳社区都有这样一支由济阳区人民医院医护专家组成的健康助理队伍,不管是慢性疾病预防、用药指导、药膳饮食、突发情况指导都可以致电咨询。
近年来,济阳区积极引导有关行业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主动融入基层医疗发展大局,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专业化、志愿化的服务。济阳区中医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上百单,济阳区人民医院积极与全区学校建立联系,设计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到学校开展活动。济阳区卫生健康局利用“健康宣教”引导健康生活,借助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现场活动,常态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理念。
当前,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显著加强,全区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7.66万份,建档率达90.61%,医疗机构、社区和群众三方共建共享,合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当“网格+医疗”让资源配置更精准,当“定点+入户”让特殊群体有依靠,当“医疗+预防”让健康理念入人心,济阳正在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守护网。
站在新的起点上,济阳正以“健康向阳”为帆,在基层医疗卫生的浩瀚海洋中破浪前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