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徘徊的灵魂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飘到哪里,但冥冥之中仿佛又有天意暗中主宰,就像《阿甘正传》的那片羽毛,看似微不足道,随风飘荡,却又似乎命中注定飘到阿甘的脚边

那人生到底是随风飘荡的,还是命中注定的呢?

一、历史的真相

2003年秋,结束了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的高中岁月,我总算进入大学时代

人生第一次离家住宿,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很快就学到了大量新“知识”——抽烟、喝酒、染发、打牌、戴隐形眼镜、通宵唱K、通宵网吧抄机、搭讪漂亮妹子……


大学前两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一个字——玩

大一要痛痛快快玩,怎么好玩怎么玩,怎么刺激怎么玩,怎么精彩怎么玩……读书这档子事,只要不挂科就成,誓把高中“失去的三年”补回来

当时最好玩的,成瘾性最强的当属网络游戏,我的大半时间也都献给了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

到了大二,要开始有点追求,玩出点名堂,我决定从虚拟世界中退出来,混混现实中的大学社团,最后选择学校的话剧社,做起了话剧演员和导演


读史无用论

常言道,人生识字忧患始,那两年,是我“识字”以来最幸福的两年

既摆脱了沉重的学习压力,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又尚无需为生活忧虑,身上更没有对任何人的责任

但“无压一身轻”的生活环境,也容易催生内心的空虚感和迷茫感

青春期的“四大发现”,依然不时游荡在我的脑海中

困惑最多的,是情爱

什么是爱情?我到底爱谁?恋爱真正来到实操环节,年轻人难免充满困惑

其次是自我认知的困惑

不知道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迎接我的究竟是怎样的命运?

无聊困顿时,我也会延续高中习惯,想在史书中找寻答案

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当时我看到了许多高中历史教科书语焉不详或讳莫如深的“真实历史”,我也跳脱出官方史观限制,站在更高维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问题是,读史可以告诉我世界为何会变成今天这样,但无法告诉我,明天的世界究竟会变成怎样

以至于越读越绝望,发现黑格尔的话没错——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归根到底,所谓“以史为鉴”,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实现,但人类行为并非总由理性主导

恰恰相反,由于个体生命无法永续,文明必须代际传承,新一代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很容易被非理性的欲望和激情推动,导致相似的错误总是以不同的面貌或由头,一再上演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但黑格尔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辨揭示出更残酷的真相:即使有心“记住”历史教训,人类也可能因复杂的现实逻辑而重复历史

比如纳粹利用“德意志民族屈辱史”煽动复仇情绪,而非吸取一战教训

当代民粹主义也常常简化历史,制造“我们vs他们”的认知对立

有人说今天的俄乌冲突和当年纳粹德国一步步蚕食欧洲一样,必须警惕,及时制止

但还有很多人说今时不同往日,能找出1234567论证今日俄罗斯和当日纳粹德国的不同之处,但也正是这些现实差异,容易迷惑人心,认为“这次不一样”,历史不会重复,最终反而印证黑格尔的名言

没错,读史越多,越明白历史从来不会简单重演,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历史背景,人类历史也并非原地踏步,周而复始,而是螺旋上升中的均值回归

但正因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钟摆,而是一边上升一边摆动,导致人类无法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准确推测明天会如何,历史也无法告诉我,眼下怎么做才一定是正确的

有人会反驳,尽管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我们无法通过研究历史准确预测未来,但研究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以提高未来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即洞察未来发展的一般趋势,从而尽可能避免做出很可能引发灾难的错误选择

微观层面的概率学很有指导作用,比如投资理财上,永远做大概率能赚钱的事,久而久之,赚钱概率就会无限接近100%——稳赢

但遇到人类未来命运这样的重大课题,概率学上的回答就很难让人满意——没人敢把人类命运寄托在基于历史研究的“大概率事件”上

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奥巴马倡导的“大政府”是在向当年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罗斯福新政看齐,但带领美国走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究竟是罗斯福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产生了大量新需求,从而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还是二战把美国经济转入战争轨道,男的上前线打仗,女的在后方生产军需,一举解决了就业和增长问题呢?

现在回头看,从1933年罗斯福开启新政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前,新政并未发挥出预期的全部刺激效果

因为经济增长仍依赖政府支出,私人部分信心并未完全恢复,加上企业利润回升但工人工资增长滞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到了1937年,由于财政赤字迭创新高,罗斯福担心联邦债务危机而大幅削减公共支出,同时持续加息加准应对可能到来的高通胀,导致市场信心崩溃,经济下滑,失业率再度飙升,道指闪崩腰斩,史称“二次衰退”或“罗斯福衰退”

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后,美国才通过战时经济彻底摆脱大萧条

讽刺的是,经济学角度看,战争虽然给参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有利于刺激战争发动国和第三方的经济增长,摆脱国内危机

但历史无法模拟再现,我们无法100%确定到底是战争还是大规模政府投资以及给市场注入流动性,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最有效手段

哪怕“战争解决经济危机”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就该为了摆脱危机选择战争吗?难道我们应该感谢希特勒一手拯救并推动全球资本主义步入空前大繁荣,甚至帮助人类提前进入原子能时代吗?

单看经济学理论不难解决的问题,放到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大环境下看,可能会变成悖论,严肃理论会变得比荒诞剧还可笑

这一发现,对我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

后来我从事理财行业,系统学习证券分析理论时,就对技术分析很不感冒

归根结底,技术分析有三条前提假设,最重要的一条是“假定历史会重演”

而我对历史是否会重演,持保留态度

因而对技术分析能有效提高胜率的结论,同样持保留态度

被誉为史上“最优秀的基金经理”的彼得·林奇曾说过:“历史和哲学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因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所以很多经济学家根据其创立的经济理论模型作出的投资决策很容易犯错,而他们的太太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决策,反而更可能是对的

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原以为“读史使我明智”,但逐渐发现,读史非但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真要“以史为鉴”,有时反而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为啥?

因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过去我一直认为这话是胡适说的,前些年又有学者打着“揭开历史真相”的旗帜挺身而出,有理有据指出胡适压根没说过这样的话,完全是以讹传讹……

你看,连“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的出处都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本身又岂能逃过任人打扮的命运呢?

为何历史叙述经常会脱离历史真相?

因为历史并没有死去,它会左右今人的思想,最终影响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历史叙述常被三种力量扭曲:

一、当权者的统治诉求

二、社会意识形态

三、每个个体的主观偏见

比如今天历史教科书普遍把纳粹视为极右翼,但你知道“纳粹”全称吗?

NAZI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国家社会主义者)的缩写,纳粹党的英语全称叫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关键词一是“国家社会主义”,二是“工人”,说白了就是主打爱国(民族)主义大旗的德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民族主义是偏右翼的,但想提升工人阶级生活,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却又是偏左翼的

判断一个政党的实质政治光谱不是看名字和口号,毕竟从言论上看,墨索里尼甚至比希特勒更夸张,妥妥的社会主义者

关键要看,实际怎么做

希特勒最强调的是国家意志,国家至上主义,政府管控一切,并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一切领域都要遵循“领袖”原则

这和同时期苏联的实际运行模式,几乎如出一辙

更吊诡的是,希特勒上台后也的确执行了左派经济政策,比如对富人加税,用以完善穷人社会保障,从而在大萧条时期,获得了多数国民发自内心的拥护

有人说不对啊,希特勒实施的可是极端民粹主义政策,所以才要制造“纯雅利安婴儿”,才要搞犹太清洗运动,这不典型的极右风格吗?

这就要讲到现代政治理论中关于左右的分法

传统左翼政党(如美国民主党和英国工党)和右翼政党(如美国共和党和英国保守党)之间虽有明显政策差异,但在一个稳定的共和政体中,为争取多数选民支持,左派政党会在言论和政策上不时向右倾斜,以争取中偏右选民,右翼政党也是一样,极右基本盘不用争取,目标是争取中偏左选民

最后左派政党紧贴中间靠左位置,右派政党紧贴中间靠右位置——双方手拉手,排排坐,吃果果

许多老百姓发现各中奥妙,便发出“选谁上台都一样”的感叹

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左右两派为争取尽可能多的选民,拼命往中间挤的“虚伪的民主”,恰恰深得中庸之道精髓

尤其是“左右互搏”,谁都绊不倒谁的两党制政体,反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稳定的政体构架——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美国从1776年独立战争以来,都再未发生过成功颠覆政权,造成社会激烈动荡的大革命

英美两国政权的长期稳定,使其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分别搭乘两次工业革命快车,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霸主

反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曾一度强于英国的法国,近代史上却总是革命不断,反复折腾

今天法国全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意思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200年间,已有四个共和国被推翻,中间还夹杂着两个法兰西帝国和波旁王朝的复辟

表面上看,似乎是两党制优于多党制,但归根到底,是新教文化优于天主教文化使然,这一论点,我会在第九章展开论述

反过来看,太左或太右的政党上台,国民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更可怕的是,左派强调公平,右派强调自由,可左或右到一定程度,会发现两者越来越像——都走向了少部分人压迫大多数人的极权专制政体——人民既拱手让出自由,也没能获得公平

物极必反,殊途同归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的总理大臣维特伯爵说过,黑色百人团(所谓“黑帮”,俄国极右翼)和红色百人团(所谓“红帮”,极左翼)本质是差不多的,区别只是他们所处的阶段不同

按照维特的说法,极右派是“已经堕落的专制主义者”(面子也不要了),极左派则是“处于浪漫期的专制主义(至少还要面子),但浪漫专制主义到一定时期都会堕落

希特勒上台时还打着为工人阶级谋福利的正义大旗,完成大权独揽后,很快撕破伟大理想的浪漫伪装,搞起专制独裁

相比而言,苏联的生命力更顽强,浪漫主义时期更长一些,但最终也一样堕落

这世界本质上是个圆,任何一条路走到黑,都会走回原点,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左派走到极端,就和极右相差无几,右派走到极端,也和极左殊途同归

又有人会问,如果纳粹言行和苏联很像,双方难道不该惺惺相惜,共同对付英法吗?为什么他们也会互相残杀?

答案很简单:

走向极端的政权都强调国家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并要求每一个公民为此宏大理想度让个人自由,因此极权政体定会经过残酷斗争诞生一位极权统治者,极权者一切行为的底层逻辑都是为了维持并扩大权力——这是人性中对权力无限贪婪的欲望所决定的

两个极端迷恋权力又不受任何约束的领导人,不为拥有更大权力而斗争才活见鬼了呢

极权国家之间或一个极权政体内部的激烈冲突从未消停过

如苏南(南斯拉夫)决裂、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苏联入侵匈牙利、“布拉格之春”、越南企图入侵老挝并实际入侵柬埔寨

不管嘴上说着什么主义,心里盘算的还是生意

又如斯大林在苏联发动的大清洗运动和波尔布特在柬埔寨发动的红色高棉运动,表面上看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际是极权国家极权者为巩固自身极权地位而对异见人士进行系统性迫害,进而导致国家陷入混乱乃至人道悲剧

没有正义,只有利益

按我们历史教科书的观点,一战属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地而狗咬狗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二战性质则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与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战争,是正义的

果真如此吗?

战争,本质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博弈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时,不得不采取的既理性(对个体而言)又非理性(对集体而言)的极端博弈

如果非要把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种,站在中方视角,“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当然是正义的

站在日方视角,“日本侵华战争”铁定是非正义的

站在第三方视角,“第二次中日战争”到底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呢?

很难说清楚,因为这三个视角用不同文字描述的,是同一场战争

反观一战,起因是奥匈帝国1908年从奥斯曼帝国手里抢走波黑,激怒了一直寻求民族统一,主张建立“大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部分激进的波黑塞族民族主义者也想脱离奥匈统治

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却故意挑选历史上的塞尔维亚“国耻日”访问萨拉热窝,被视为挑衅,这才有了刺杀行动

事后塞方尽可能妥协,还是迎来奥匈帝国单方面宣战,被迫为了民族独立应战,怎么能说是非正义的呢?

就像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1940年,丘吉尔想和苏联搞好关系共同对付德国时也说过

1972年,尼克松想和东大搞好关系共同对付苏联时也说过

今天,这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无时无刻不在应验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总喜欢缠着爸爸问魏蜀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爸爸说,没有好坏之分

我当时很纳闷,因为在我的认知里,人天然就该分成好的和坏的——

奥特曼是好的,小怪兽是坏的,黄继光是好的,黄世仁是坏的

但三国混战却把我心中关于好人坏人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打破了

潜意识里,当时我和多数国人一样,认为蜀国是好的,魏国是坏的,吴国是中立的

这完全是因为罗贯中认为刘备继承了汉室正统,把曹操视为篡汉国贼,把孙权看成江东地方割据势力,所以在笔下流露出这种价值取向,但真实历史并非如此

天下大乱时,都为争权夺利,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正义的

三国时期的英雄,都是杀人的英雄,三国时期的智谋,都是杀人的智谋

正如孟子说的:“春秋无义战”

其实何止春秋三国,人类史上哪场战争能称得上义战?

只要导致一个人非正常死亡,这场战争就没有完全的正义可言

说到底,所谓正义,无非是为了开战的时候师出有名,鼓舞士气,杀人的时候,心狠手辣,自我安慰

一群人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杀另一群人,另一群人也打着正义的旗号回头再去杀那群人

试问——

吴王夫差灭越国幽勾践不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反杀夫差雪耻就正义吗?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人和斯巴达人都不义,希波战争中,希腊人就正义吗?

西哥特人洗劫罗马不义,凯撒大帝远征高卢就正义吗?

五胡乱华导致晋室被迫东渡不义,隋文帝大军南下灭陈就正义吗?

金人占我中原沃土,掳我徽钦二帝不义,唐人灭亡东西突厥,甚至一路远征到今伊朗境内就正义吗?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不义,忽必烈出兵日本就正义吗?

拿破仑横扫欧陆不义,反法同盟大军开进巴黎,烧杀抢掠就正义吗?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义,清廷鼓励义和团捕杀一切在华洋人就正义吗?

希特勒制定“白色方案”,以闪电战占领波兰不义,接着撕毁协议,制定“海狮计划”进攻英国也不义,最后再撕毁协议,制定“巴巴罗萨计划”猛扑苏联更不义

但英国奉行绥靖政策,对盟国见死不救,纵容德国一步步吞并奥地利、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最后引火烧身就正义吗?

苏联伙同德国瓜分波兰正义吗?趁德国占领巴黎之机,吞并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和芬兰卡累利阿地区又正义吗?趁德国全力空袭伦敦之机,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还正义吗?

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义,美国火烧硫磺冲绳,炸平广岛长崎就正义吗?

卢旺达大屠杀中,胡图族屠杀图西族不义,后期图西族反杀胡图族就正义吗?

本·拉登策划9.11事件不义,美国借机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就正义吗?

为什么都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成吉思汗被蒙古人视为民族英雄和国家象征,任何侮辱成吉思汗的言行都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可希特勒却被视为魔鬼呢?

为了正义而去拼命杀人,这在逻辑上就说不通

但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陷在这个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一边是人人呼唤正义,祈求和平

一边是人人都自以为代表正义,有权使用暴力,杀戮自己眼中不义的“坏人”

就像月野兔的口头禅:爱和正义的美少女战士,水兵月在此!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们!

谁规定你月野兔就是“爱和正义”的化身?谁给你月野兔权力,想消灭谁就消灭谁?

看理想,人人都渴望和平,看现实,人人都选择争斗

这种极端扭曲的身心“二律背反”,就发生在我们这群自诩“万物之灵”的智慧生命体身上

这,到底是为什么?

如今我才幡然醒悟,历史没有正义的根本原因,在于世上本就没有义人


“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 罗 3:10)

而之所以没有义人,是

“因为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祂的荣耀
(罗 3:23)

罪人不觉自己有罪,反以为自己代表正义,只看到别人身上充满罪恶,于是兴师问罪

世界,真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看的历史越多,越发现到处都是一个个会吹牛逼的瞎子领着无数瞎子义无反顾向前冲

这就是人类永远都在征战斗争的根本原因

历史没有真相

再举个更耐人寻味的例子:

郑成功是谁?



问题来了:郑成功,到底是谁?

是汉人的英雄?中国人的英雄?泰晚人的英雄?老百姓的英雄?还是日本的英雄?

说到底,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所谓“历史事实”或“历史真相”,都不过是“胜利者的宣言”

这话是《历史研究》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的

对自身有利的历史强调说,夸张说,经常说

对自身不利的历史搂着说,歪曲说,甚至索性不让说

不管生活在哪个国家,你在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历史真相

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大学时代的我逐渐意识到,单靠人自身的智慧把握世界,发现真理,实在太困难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