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堂堂礼仪之邦,混个饭局都能把鱼头对着谁捣鼓出精妙的说法来。

当有人说“男人不在乎仪式感”的时候,我特么就特特么想笑。

这种说法一般会出现于特定的场合,由于其特别强调了“男人”,便可知这是在吐槽那些在节日里热衷于仪式感的女人。

每当在互联网上出现这句话的时候还会伴随着一系列论据,那就是带着女人于植树节植树、清明节上坟、重阳节慰问敬老院、儿童节关爱福利院的小朋友……

这些也是仪式感,为什么女人不喜欢呢?

可见这些喜欢仪式感的女人其实爱的不是仪式感,而是礼物或金钱,仪式感只是用来帮助女人舒舒服服地收受礼物和金钱的遮羞台阶。

首先,愿意找论据,值得表扬一下。

只是以上的论据似是而非,拿着有利于自己的答案去应对不利于自己的命题。

换句话来说,植树节种树、清明节上坟……亏你想得出来,你就拿这个来取悦干部,哪个干部能接受这样的取悦?

仪式感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而已,具体怎么执行,那得分人和分场合。

一言以蔽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喝交杯酒够不够有仪式感,但你能在葬礼上干这事吗?

饭局上点了个红烧鳄龟,你敢把龟头对着领导吗?

你敬酒的时候是从小卡拉米开始敬的吗?

当你在领导家做客,领导热情地吩咐:“随意点,就当在自己家。”

莫说你不敢光了膀子,你试试仅仅是翘着二郎腿?

于是,万斯批评泽连斯基,你特么进白宫不穿西装。

如果有人在敬烟,所有人都给,就是不给你,即便是因为知道你不抽烟,即便你可以理解人家有决定给谁烟抽的自由,但你真的能心平气和地不骂此人不懂事?——我特么可以不抽和拒收,但你不能不给啊!

在看古装剧的时候,位卑者向为尊者施礼,为尊者往往会说:“不必多礼!”

其潜台词为,“我特么可以让你不必多礼,但你特么给老子少磕一个头试试!”

当年英国人欲来大清觐见皇帝时,双方在下跪的礼仪程序上扯起了皮。

下不下跪?如何下跪?这可是一个关系到国威的严肃政治问题。

每当提起万国来朝的历史就兴奋,我们泱泱大国,什么没有?

难道我们在乎的是这些蕞尔小邦朝贡的那点土特产吗?

我们要的是他们的一个态度。



什么是仪式感?

话题聊到了这里,很有必要就此定义一番,以免大家完全没在一个频道交流。

为什么在饭局上可以把鱼头对向贵客,而龟头却不行呢?

所谓的仪式感,便是指通过约定或俗成的行为在特定的场合向特定的对象表达服从、诚意、尊重等正向情感的行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礼仪和老百姓琢磨的鱼头对着谁都是仪式以感。

定尊卑,明秩序!

仪式感是骨子里的安全感在呐喊。

仪式感最重要的不是“仪式”,而是让特定的对象感受到服从、诚意、尊重的结果——“感”。

仪式感最重要的也是“仪式”,服从、诚意、尊重的“感”必须借由频道正确的形式才能实现,因此植树节植树大概率取悦不了妹子,鱼头却可以对着领导,大概是因为头为首,鱼头对着谁,便是重要部位指向着谁。龟头却不行,这特么还搞出物种歧视了。

仪式感往往不讲究实利,定了尊卑、明了秩序就是最大的实际利益。

可一般而言,礼重,情义才重。

至于“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说法,你可不要被忽悠。

这个做法若真的没有被领导指着脸骂“你就拿这个来考验干部,哪个干部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那是因为这根毛是跨越了“千里”送来的,送毛者的一路艰辛才是最好的投诚。

现如今,受虐仍是考验诚意的王牌。

更何况只是一只鹅而已,就算是濒危物种又能怎样呢?

倘若是换成一箱黄金,你说路上被贼偷了,只剩下了箱子,你不远千里带给了领导,你确实也很辛苦,但你猜领导会不会觉得你礼轻情意重?

男人不在乎仪式感吗?

当面对索取仪式感的女人时,无非是三个原因和两种状况导致了男人的抵触,分别是心疼钱、耗不起时间和精力、耻为舔狗的尊严反击这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又会交织于久攻不下和玩腻了这两种状态中,这三个原因和两种状态可总结为“不划算”这一心态。

何必扯什么男人不在乎仪式感呢?

搞得好像自己不拘小节、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似的。

一个人在不在乎仪式感,取决于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当身处被折腾、被考验的一方时,何止是不在乎,简直就是排斥与厌恶。

当处于被追捧、被需要的一方时,别人敬酒的杯子高了你一点,都会让你觉得此人不懂事。

如果真的有不在乎仪式感的男人,无外乎两头极端一个普遍,分别是喜欢也没人给的酸葡萄自保心理和淡泊名利的真人境界这两头极端,至于普遍现象,那便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不是不喜欢仪式感,而是不喜或不敢要你给的仪式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