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了,日本卡车司机还困在下水道里
一条马路突然塌了,一个司机连人带车掉进地底。
三个月过去了,他还没被救出来。
你没听错,不是没找到人,而是找到了,但……还救不了。
地点是日本埼玉县八潮市,时间是今年1月28日上午9点40分。
那天,一个74岁的卡车司机像往常一样出门送货。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路面突然塌陷,整辆车垂直坠入一个深坑。
最开始坑不大——直径10米,深6米。但随着地下污水不断冲刷、管道崩塌,坑越裂越大。
到现在,已经是一个直径接近100米的“城市伤口”。
司机的卡车,在30米外的下水道中被发现,卡在那里,动不了。
这不是电影剧情,是现实。一个人,就这么消失在城市底下,整整三个月。
地面崩了,地下裂了,水管“拖着”人跑了30米
这场事故的源头是地下污水管道破裂。
下水道年久失修,本来就暗藏风险。那天正好水流大、地基松,一下子冲穿了路基。
塌陷发生时,地面瞬间掏空,卡车司机甚至来不及踩刹车,直接坠入地下。
人和车,在管道中被冲出原点约30米远,卡在了污水通道的一个夹层里。
救援人员用探测设备找到了卡车残骸,也确认司机大概率还在驾驶室中。
但问题是:动不了,也下不去。
救援计划卡在第一步:不能先救人,要先“治水”
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一个“逐级推进”的救援方案,第一步,不是下去救人,而是——建“旁路排水系统”。
什么意思?
因为现场还有大量污水在流动,不能贸然开挖或深入通道,一动就可能发生新的塌方,造成更大事故。
所以要先建一个新的排水通道,让污水绕开塌陷区,等“排干+加固”完成后,才能正式启动搜救。
但这个“第一步”,原定两个月完成,现在三个月过去了,还没搞定。
这期间,司机家属等得心焦,日本舆论也炸了。
地下塌了,地上的人也崩了
别以为这只是一个坑的问题,它已经实打实影响了整片社区的生活。
救援现场昼夜施工,巨大的机械声、打桩声,一刻没停过。
附近居民说:“白天是施工现场,晚上也是。躺下就是铁锤声,一闭眼都是咚咚咚。”
不光是声音,气味也让人崩溃。
因为污水系统坏了,恶臭不断从下水道反冒到地面。就算窗户紧闭,还是能闻到。
有居民实在受不了,贴出了标语:“塌陷无罪,气味有毒。”
而距离塌陷点不到5米的一家家具厂,老板每天必须让员工紧闭门窗、全天开排风扇工作。
他说得很直接:“再这样下去,不是人中暑,就是厂子要倒闭。”
商家撑不住,老板们快被“坑”垮了
塌陷点附近,原本有好几家餐厅、便利店、便当铺。
事故之后,街区封路,客人没了,噪音和臭味留下来了。
一家居酒屋老板说,他的营业额掉了七成。
便当店努力扩大外送范围,但效果也有限,老板叹气:“最多撑到夏天。”
而距离塌陷点最近的那家连锁餐厅,干脆关门停业,把停车场腾出来当临时救援车辆停放点。
有没有补偿?政府说要等救援完再谈。
可问题是,谁知道救援什么时候完?
救人要三个月,修路要五年
截至4月27日,事故已过去整整90天。
埼玉县政府最新的说法是:计划5月中旬启动正式救援。
而整个塌陷区的“全面修复”,预计要耗时5到7年。
这不是你修厨房漏水,是一整个污水系统的重建,还得逐段加固道路,确保未来不会再次崩塌。
也就是说,不管卡车司机能不能救出,这个地方,五年内都将变成一个巨型工地。
附近的人说得直接:“我们家被永久搬迁都不奇怪了。”
日本网友看傻了:我们国家现在效率这么低了吗?
在这个以“效率”闻名的国家,这起事故引发的舆论反应很激烈。
不少日本网友一开始以为,“顶多几天就能救出司机”。
但三个月过去,人没救出来,坑越来越大,居民叫苦连天。
有人评论说:
“这不是地陷,是体制塌陷。”
“感觉像回到了昭和时代,用铁锤打隧道的那种速度。”
“以前觉得日本救援很快,现在只能说是慢出奇迹。”
也有人担心:“如果别的城市下水道也老化了,这种事会不会到处发生?”
事实上,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数据,全国有40%以上的下水管道使用年限已超过30年,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超过了设计寿命。
换句话说——这种事,可能不是个案,而是一个警告。
那个被困在黑暗里的司机,成了所有人心中的问号
事故到现在,最沉重的问题始终没有答案:
那个卡车司机,还活着吗?
没有确凿的回应。家属没有放弃,现场还留着他们每天送来的纸鹤与卡片。
但时间拖得越久,生还的希望就越渺茫。
有媒体记者写道:“这个人,就像被整座城市遗忘了。他在最底下,而我们在最上面喊着‘等等’。”
他不是哪个高官,不是名人,也不是英雄。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74岁老工人,开着一辆卡车,为生活跑了几十年,结果在一个普通的上午,被整个城市吞了下去。
有些坑,是塌在路上的;
有些坑,是塌在心里的。
这场事故什么时候能结束,没人知道。
但能肯定的是:
如果这个国家、这个系统不能好好补上这些“裂缝”,那么下一个“坑”,还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