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5日凌晨的南昌城,一间房子里,一群工人正在油印机旁忙碌着……当第一缕晨光照在滕王阁飞檐上,飘着油墨香的《江西工人报》创刊号诞生了。创刊后的《江西工人报》,多次在《江西日报》头版“亮相”。彼时,《江西工人报》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食粮。自1961年9月1日起,《江西工人报》因故暂时停止出版。时光流转,1991年7月5日,《江西工人报》试印复刊。1992年1月2日,《江西工人报》正式复刊。《江西工人报》与时代同频、与工人同行,书写了工会工作的时代篇章和工人阶级的奋斗赞歌。2021年4月,江西工人报社按照全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江西省总工会并入江西日报社。


1950年3月10日,《江西工人报》创刊第二号。


1950年4月7日,《江西日报》刊文对《 江西工人报》的办报定位及出版周期等进行了说明。


1992年1月2日,《江西工人报》正式复刊。

75年风雨兼程,75年笔墨春秋。从铅字印刷到全媒体矩阵,从单一报道到多元传播,这份扎根于红土地的工人报,承载工人阶级的精神血脉,流淌聚焦时代的新闻基因,且行且吟,走出了一条艰难的蝶变之路,成长为集新闻传播、文化服务、产业经营于一体的媒体机构。本文从新闻宣传、文化活动、融合发展等维度出发,探析江西工人报75年创新发展的“精神密码”。

新闻宣传

深耕工运沃土,传播时代声音

“工人报刊的笔尖,必须永远沾着车间的机油和工友的汗水。”这是江西工人报一代代新闻人恪守的信条。《江西工人报》始终重视版面创新,并以“工”字特色策划为突破口,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新闻精品。从2012年起,《江西工人报》作品频频获江西新闻奖、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江西报纸副刊好作品奖。

适时改版,提升内容品质。通过一系列改版,《江西工人报》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提升新闻品质与视觉冲击力,使其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习惯。20世纪50年代,《江西工人报》先后出过6日刊、3日刊、周三刊和日报。“其声势和影响有蓬勃之势,一度仅次于《江西日报》。”(江西工人报社原总编辑刘继生语)《江西工人报》试刊后,多次扩版、改版,不断提升新闻品质。比如,1993年1月,由试刊后的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吹皱一池春水。2000年6月,恢复为四开小报,并于同年8月改版。2003年1月,进行新一轮改版。2011年1月,恢复为对开大报。2022年1月,经过调研后改版,版式更为精致、紧凑。2024年2月,又精心进行新一轮改版,使报纸进一步贴近读者、生活。


1993年1月7日,《江西工人报》改为对开大报。


2011年1月1日,《江西工人报》改版。


2024年2月20日,《江西工人报》新一轮改版。

深度报道,讲好三工故事。《江西工人报》围绕劳模工匠、产业变革、工会大事等主题,锤炼深度报道、力推特色专栏,突破同质化瓶颈,讲好三工故事。2019年9月,开设《非常人生》栏目,聚焦劳动者。2020年春,与援助湖北医疗护理队合作,收集队员所写的家书编辑出版,“学习强国”江西学习平台开设专栏予以推介。2020年1月,推出《职工零距离》专栏,强化新闻的服务功能。2022年,开设《深度新闻》专栏,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验。2024年7月,聚焦江西优秀企业,推出《发现江西“智”造》系列报道。今年2月,推出《寻访身边的能工巧匠》栏目,展示有专长、有情怀的劳动者风貌。

善于筹划,屡推重磅特刊。《江西工人报》紧扣报纸定位,借助重要时间节点多次推出“厚报”特刊。2022年10月,出版百版全彩《百年工运铭初心永跟党走著风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胜利100周年纪念特刊》,全面回顾了江西筚路蓝缕、创造辉煌的工运历史。2024年5月1日,推出百版全彩《致敬劳动强国有我》特刊,表达对劳动者的深情礼赞和对劳动精神的倾情颂扬。当年5月10日,推出80版全彩《点亮万家灯火情暖赣鄱职工》导刊,见证江西省工人文化宫联盟职工文化活动的蓬勃活力、动人篇章。这些重磅特刊既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又提升了广告投放吸引力,实现媒体价值的双重提升。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从2024年底开始,报社便开始谋划出版一份厚重的特刊,并藉此衍生出了一套书、一堂画展、一次座谈会、一项新闻活动、一场书画笔会等“六个一”系列策划。这些举措既是对历史无限尊崇的责任和情怀,又是深耕工运沃土的生动诠释。

文化活动

构建精神坐标,凝聚发展力量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报纸的“筋骨”,那么,文化活动是其跳动的“心脏”。《江西工人报》以75年积淀的文化IP为纽带,将精神火炬传递到赣鄱大地的每个角落。同时,她拥有聚焦本土文学发展的优良传统,持续性对江西文学、文化发展深情守望与有力助推。

塑造品牌,举办文体活动。江西工人报主动涉及不同领域和行业,通过举办重大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2012年7月,江西工人报和省作协主办颂歌献给党“诗与电的交响”全省诗歌朗诵音乐会;2015年10月,承接省总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首届江西省职工创新成果展;2016年5月至10月,承办“中国梦·劳动美”江西省首届职工网上艺术节;2017年9月,组织“江西省总工会‘建家、强家、暖家’专项行动”新闻采访团赴各地采风;2019年,承办全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协办全省青年职工交友联谊会;2022—2024年,连续3年协办“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全国网络正能量摄影作品征集活动;2024年11月,启动“文化江西秀美赣鄱”名家行活动,邀请知名散文家、摄影家到基层采风,发掘和呈现地方文化之美。

强化副刊,助推本土文化。江西工人报素来重视文化副刊的建设,复刊试刊时就开设《红杜鹃》版。在互联网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江西工人报》不仅没有减缩副刊,反而扩大阵地。如今,形成了包括《鄱阳湖》《文化·家园》《读书》《江报小记者》和《职工法律天地》杂志文化版在内的副刊阵容。与此同时,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和工会工作重点,频频举办征文活动,并强力推出作品专版。1992年8月至1993年1月,与南昌县文联、南昌八达农用车辆厂主办“八达杯”全国新诗大奖赛;1997年5月至12月,与省总工会宣教部主办喜迎香港回归征文;1999年5月至12月,与省总工会宣教部联合主办喜迎澳门回归征文;2009年11月,开展全省百万职工“宝葫芦杯”读书征文大赛;2010年,主办“南铁工会杯·祖国在我心中”全省职工新闻摄影书画大赛;2011年4月,与省作协主办“方大特钢杯”全省谷雨诗歌大赛;2012年7月,与省作协主办颂歌献给党“诗与电的交响”诗歌朗诵音乐会诗歌创作比赛;2012年7月—2013年8月,主办“七宝酒业杯”诗歌、书法、美术大奖赛;2018年6月至11月,举行“江西安福杯·我们的40年”征文;2019年8月至10月,举办“讴歌新时代诗赞新中国”全省短诗大赛,超100万人次参与投票互动;2020年4月,联合喜马拉雅音频推出“诗歌战‘疫’声情同天”特别策划;2023年5月至9月,承办省教育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征文;2024年6月至8月,承办省总工会主办的“我的工人文化宫”全省职工诗歌、散文、摄影大赛;等等。

跨界联动,扩大传播范围。近年来,江西工人报社和出版机构、广播机构等单位跨界联动,凝聚力量,优势互补,拓展了传播渠道,提升了传播价值。2023年11月至12月,联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主办江西建工杯“赣鄱潮涌45年”全省职工诗歌创作大赛,相关网页浏览量达632万人次。今年3月至4月,联合“学习强国”江西学习平台、江西广播电视台旅游频率主办“全民阅读·诗颂江西”新闻活动。该活动登上微博平台“同城热搜榜”,并被省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江西宣传”重点推介。下一步,将联合有关部门启动“跟着红歌游江西”活动,这一策划已入选省委宣传部全年重点红色文化活动。

开疆拓土,延伸艺术触角。江西工人报凭借媒体资源和专业优势,举办书画作品展、笔会,并邀请专家解读作品,提升活动的学术价值。今年1月,组织“品境·三间半”——张文华、甘玉龙、张继允、万晓龙作品展。4月,2025年“翰墨飘香笔韵悠长”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书画笔会顺利举行。江西工人报连接媒体、艺术家、市场、企业,形成相互服务、多元共赢的生态,成为书画艺术融入报社发展的重要起点。

今年3月,为庆祝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文化副刊创办20周年,江西工人报发展座谈会在南昌举行。众多专家盛赞江西工人报在媒体融合、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叠加背景下依旧心怀理想,深耕本土文化的情怀,不断吸引、汇聚了大批文艺爱好者,为地方文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媒体融合

顺应变革趋势,创新发展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报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西工人报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11月18日,江西工人报微信公众号上线,迈出新媒体建设第一步。如今,已经构建了1报1刊与6个新媒体平台的媒体矩阵,实现了从单一纸质媒体向全媒体传播的华丽转身,为工会宣传工作探索了新路径、闯出了新方向。

鼎力革新,构建融合基础。近年来,江西工人报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打破了传统媒体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了新闻采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推动人才队伍转型,增强采编人员新媒体意识,着力培养复合型记者队伍。进行机制创新,并通过观念转型激发内生动能。推行首席编辑制、首席记者制,孵化出记者特色IP,并建立传播力考核体系。

技术赋能,提供传播支撑。近年来,江西工人报持续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为内容生产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报社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报道,而是能够生产包括短视频、直播、H5等在内的多种形态的新闻产品。自2024年起,拥抱技术赋能,成立AI训练营,5名采编人员探索运用新技术生产新闻内容。今年4月,打造AI虚拟主播“江小工”“江小慧”,用方言播报安全生产须知等内容。

深度服务,开创经营路径。75年来,江西工人报探索符合工人报纸特点和经营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年来,江西工人报顺应传媒产业变革趋势,强化深度服务理念,深耕细分市场布局,推动经营工作从传统广告模式向多元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转型。代维了10余家单位的新媒体账号,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平台粉丝数均在稳健上升,相关工作获得平台主体单位认可。江西工人报始终将服务工会系统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赢得了工会系统的认可。在深耕工会系统之外,大力开拓非工会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承办了江报小记者项目,开办了蓝鲸图书坊工作室。这些举措既拓展了报社的服务领域,又积累了宝贵的媒体运营经验,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4年11月,在中国报业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报业技术年会上,江西工人报社荣获全国报业媒体融合技术支撑优秀单位称号。这既是对江西工人报社内容创新的褒奖,也是对报社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肯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续华章。江西工人报创刊75年来,始终用有温度的文字,书写着工人阶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唯有扎根泥土、拥抱变革,才能永葆青春、风华正茂。2024年3月省委改革办推送专题文章,2024年7月《中国报业》推介江西工人报社的发展成果。2024年11月,江西工人报社当选全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报刊传媒分会副会长单位……唯有把镜头对准劳动者的笑容,用笔触勾勒轰鸣的车间生产线,才能为万千工人打造好“看得到自己身影、听得到自己声音”的精神家园。站在新征程上,江西工人报正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浪潮中继续破浪前行!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李贤平

值班编校:龚玉磊、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