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祖宗留下的补阳汤,既通又补,现在用可化一冬的寒湿

醪糟融合酒的特性与糯米的滋养之力,可谓是“既疏通又滋养,补而能行其效”。

它擅长渗透,助力气血流畅,上可至肺经,中可达肝经,下能抵肾经。能将糯米的补肾益气之功迅速散布全身,加速养血、驱寒、化瘀、通经之效果。

醪糟既通又补 补而能走

醪糟以糯米为基底,糯米与大米性质迥异。大米属粳米,性平和,主补脾胃;而糯米性温,更兼温肾之益。

李时珍曾对其赞不绝口:“温煦脾胃,止虚寒之泻痢,减小便之频数”,这恰是其温肾、固肾气之功效的体现。

然而,糯米也有其不足,即黏腻难化,消化功能欠佳者宜慎食。

此时,古人的发酵智慧便发挥了作用。

寻常糯米经过发酵,变得软糯甘甜,似酒又非酒。那醇浓的汁液是米酒,而留下的“米中之粹”便是酒酿醪糟。

糯米酿成醪糟后,黏腻尽消,不仅易于消化吸收,还融入了酒的特性,更善渗透,促进气血运行,贯通肺、肝、肾三经。将糯米的补肾益气之功迅速传递至全身,养血、驱寒、化瘀、通经之效果愈发显著。

因此,醪糟既具酒的通透之性,又兼糯米的滋补之功,可谓“既通又补,补而能行”。醪糟是粮食向酒转化的枢纽,也是糯米的精华凝聚。

它是浊米酒,完全保留了糯米发酵的全部酵素与营养。

《神农本草经疏论》中述及:“醪糟,补益脾胃、滋养肺气的佳谷。脾胃得养,则体内自温;脾肺虚寒者,食之尤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