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官做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1980年,正在工作的杨勇突然接到一通电话,结果还没问清是谁,对面那人上来就是一通狠批。

杨勇刚想反驳回去,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这是老首长黄克诚的声音。

他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做的一件事,心中也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

1977年,黄克诚将军时隔多年回到了北京。

老将回来,中央领导们喜不自胜,除了在生活方面对他给予关照外,对于他的工作安排,众人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由于他离开太久,需要时间熟悉这里的环境,中央领导们便安排他先担任了军委顾问。



不过大家也清楚,凭他的能力可以胜任更重要的工作,不过具体将他安排到哪个岗位,众人却迟迟没有定论。

有人认为,黄克诚将军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可以让他去全国人大进行领导工作。

但也有人觉得这个职位太浪费黄老的才能,应该将他调到能发挥所长的地方。



考虑到他在战斗年代最擅长节省开支,并且有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美名,中央在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将他调到纪管部门工作。

就这样,在1978年12月,黄克诚便正式走马上任了。



此时国家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节源开流,节省经费搞建设就成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而黄克诚主要管理的就是干部们的开销问题,一些必要的花费能省则省,一些不必要的开销能不用就不用。



其实此前,中央也派了很多纪管干部过去,但由于大家都是老战友,即使发现了问题,很多人也不愿意拉下脸来把关系闹僵。

但黄克诚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不管你是什么职位,即便是他的领导,只要不合规矩,他就会照说不误。



像是有位商业部门的部长,出去吃饭时算错了账,黄克诚在走访基层知道这件事后,当即对这名部长提出了批评,并让他马上将算错的钱补上。

还有一次,黄克诚的一位上级要外出考察,地方干部们得知后便想为老首长修建故居。



黄克诚当即打电话过去告诉了上级,上级这才知道有这回事,当即制止了这种做法。

事后,上级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表扬了黄克诚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主持纪管工作的陈云同志得知这件事后也笑着调侃说,黄克诚是大家工作的榜样,现在连他都要向对方请示。

对于上级,黄将军都不徇私情,对于曾经的下属,他更是铁面无私。



老首长的怒气

1980年的一天,黄克诚突然收到了一条消息:副总参谋长杨勇为了给即将调离总参的两位干部送行,又为了欢迎调来总参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

而这次活动前前后后花了四百块钱,并且都算到了总参的接待费中。



黄克诚看后非常生气,当即表示应该进行严肃批评。

一旁的秘书见状忍不住劝道,现在对于迎送新老干部多少都会花些接待费,情况非常普遍,再说数额并不大,只批评他们也不太合适吧?



黄克诚一听这话更生气了,这怎么能算小数目?一顿饭吃掉四百块钱,乡亲们辛辛苦苦干一年活才挣多少钱?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才要严肃处理,这样以后大家才能提起重视。



工作人员们还是心有顾虑,毕竟杨勇和张震两位将军都是黄克诚的部下,若是把关系闹僵了多不好。

黄克诚依旧是不容商量的语气,表示就因为是他的旧识才要更加严格对待,并且他还作出指示,要让杨将军自己掏钱把这400块钱补上。



不久后,工作人员便将此事告诉了杨勇。结果,杨将军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重视,还觉得是老首长有些小题大做了,所以他也迟迟没有认错。

黄克诚听说后更加生气了,他直接一通电话打到了杨勇的办公室。



等电话刚一接通,他便直接怒斥道:“你真是官做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杨勇好久没被人这样训斥过了,他刚想反驳两句,便反应过来对面是自己的老首长。

他立马想起了前两天的事,当即紧张起来。听着黄老严厉的批评,他也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随后他便亲自赶到了黄克诚的家中,恭恭敬敬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这件事是他的主意,这顿饭钱也应该由他出。

见他认错态度良好,黄克诚也相信他是真心悔改了,于是便语重心长地说,中央有规定,他们作为高级干部就更应该严格执行,给大家做好榜样。



即使他们是一起出生入死的亲兄弟,也不能搞特殊。

杨勇也惭愧地表示,自己一定记住这次教训,以后绝不再犯。黄克诚听了他的话后,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件事在军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干部们都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一厘一毫的花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再也没出现过浪费的情况。

而这些也离不开黄克诚的督促与教导。



很多人说,黄克诚这样尽职尽责,只是因为他在其位谋其职罢了。但实际上,他这种勤俭艰苦的做事精神早在战斗年代便养成了。



严于律己的黄老

在抗战时期,黄克诚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率部转战于苏北地区。

当时日军对苏北进行了疯狂的进攻,导致当地百姓的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

百姓们一年种的粮食、织的土布还不够自己用,更别提支援军队了。



在这种情况下,黄克诚为了节省布料,直接命人去掉了衣服上的翻领和口袋,军帽也减掉了翻沿,官兵不用绑腿。这样一来,战士们便解决了棉布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他对部队的一切军需物资也都有着严格限制。



而他要求部队做到的,往往自己先做到。部队发给他的毛巾,他剪成两块,一块用烂了再用另一块。部队发给他的牙粉,他也退回去,自己用廉价的牙粉。

战斗间隙他还会帮助百姓耕地、种地,指挥部队自己开荒种粮食,自力更生。



后来中央领导过来视察时表示,全军七个师,第三师的人最多,花钱却最少。

就连周总理都说,这个人我了解,你给他一万块钱,他能当成十万块钱花。



到了解放时期,他被调到东北任职。当时总部见首长们天天工作却总是吃不饱,缺少营养,便给他们用精米细面做了一顿饭。

结果黄克诚得知后,直接批评了后勤部门一顿,表示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搞特殊。



随后,他便命人将一部分细粮拿到战地医院,给伤员们吃。另一部分则被他运到了前线,送给浴血奋战的战士吃。

即便到了晚年,黄克诚也不愿意浪费国家的一分钱。



1986年,黄克诚因重病住院。他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自知时日无多,所以开始拒绝治疗。他表示自己已经无法工作了,不想再浪费国家的钱财和资源。

大家都不同意,几次给他插上针头却又被他拔了下来。面对这样无私的黄老,大家皆是既感动又心疼。



以前也总有老战友开玩笑说黄老“抠门”,但就是因为有这样“吝啬”的老将军在背后默默保驾护航,国家才有如今盛世繁华的模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