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的波普拉夫斯基

自从去探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之后,欲罢不能,断断续续,至今已有半年的时长。

知我心者,收藏大家归琪先生。

因为归琪先生愿意对笔者的一意孤行施以援手,助力笔者的追寻落地。



归琪先生书房

归琪先生的收藏,在收藏界可谓是鼎鼎大名,他的满满当当堆满各种图书珍藏的书房,也曾迎来诸多名家。



我们在归琪先生的书屋里,曾经看到作家冯骥才的身影,并且在归琪先生的收藏图书中,留下了他的龙飞凤舞的签名和他留在书页上的独到的对人生的理解。



冯骥才在归琪先生书房中

自从发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版插图,超过我们想象的巨多之后,笔者像是陷入坑中,越挖越深,但也深感矿藏有限,生出有心无力之感。

之所以说归琪先生“知我心者”,是他有意识地助力着我,去竭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池碧波中的大鱼,让我们去努力接近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宣示的33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典藏。



归琪藏书

这样,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探访量的一半之后,藏品来源,均由归琪先生提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归琪先生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各个版本的收藏蔚为大观。

今天我们介绍的第31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正是来自归琪先生的提供。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67年版,从版权页中可以看到,这是一家白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这一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只有两幅,分别概括了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内容,也就是战争与建设的主题。





从插图来看,实在有些貌不惊人,插图作品,并非是着意于小说情境的真实还原,而是采取了写意与变形的手法,展现出的是保尔加入第一骑兵军的一个瞬间,以及在筑路过程中的艰苦生活点滴,从用笔的特点来看,画家甚至运用了儿童画的稚拙笔法,来发掘小说里的童真意味,显然是试图契合小说面向青少年的读物宗旨。



这位画家,俄文名字为:Георгий Георгиевич Поплавский,译成中文名为:格奥尔基·格奥尔基耶维奇·波普拉夫斯基,生于1931年,逝于2017年,享年86岁。

他的生平简历译介如下:

出生于乌克兰罗夫诺市。



毕业于明斯克美术学校(1955年)和白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1961年),1962-1965年在该校任教。1965-1968年任白俄罗斯工学院教师。自1988年起担任白俄罗斯文化部下属国家文化机构"版画学术创作工作室"版画工作室负责人。

波普拉夫斯基被誉为“严峻风格中的浪漫主义者”。他的艺术才华绽放于战后重建时期——当每个家庭都镌刻着逝者记忆,全民共建新生活,太空探索点燃幸福梦想的年代。他的创作深深烙印着这个时代的印记。



艺术家足迹遍布世界:徒步走遍白俄罗斯,游历除南极洲外所有大陆,体察各地风土人情,记录社会变迁。今天我们仍能从每幅作品中,读出他对时代焦点的道德立场与情感共鸣。

下面,我们浏览一下波普拉夫斯基的插图作品,早期画作,注重线条勾勒,对环境与人物采取写实手法,后期步上画家都热衷的“中年变法”套路,构图与线条开始大幅度地变形。

1955年,《斯莫克·贝柳》插图:















1958年,为《为火而战》配图:

















1960年,为《格里博耶多夫的圆舞曲》配图:























下图为1967年《格林兄弟童话》插图:







1974年,为《蒂鲁库拉尔》配图:













下面是为1984年的库珀《金丝桃》配图:











































下面是1985年为贝科夫《故事》配图:































下面是画家的其它作品:





























波普拉夫斯基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配的插图,在画家的作品中,实在是沧海一粟,没有什么特色之处,但透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这一个窗口,我们却可以看到波普拉夫斯基画作的标新立异的独特一面,即使在今天的前苏联国家范畴里,他的画作仍然被人们铭记欣赏,在各个美术馆里占据一席之地。



在明确他的大师级地位之后,相信大家能够重新审视他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配的称不上惊艳的插图,感受到画幅中浸染着他的中年变法的风格特征,别有一番意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