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臣不容于世,佞臣自得于君。”——《资治通鉴》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彼得·纳瓦罗,这位带着“哈佛博士”光环的川普亲信,用一纸纸贸易关税,把美国拖进了一场看似“美国优先”,实则“美国孤立”的滑铁卢。他不是经济学家,更像是西方政治舞台上的赵高、秦桧,一手搅乱乾坤,一手扶帝沉舟。
【奸臣出世,白宫添乱】
这位“幕僚”的出场方式,堪称美国政坛最荒诞的段子:不是智囊推荐,不是智库选拔,而是——亚马逊网购。
故事要从川普初入政坛说起。为了寻找一位能为自己“中国产业掠夺论”背书的“经济专家”,川普把这桩差事丢给了他的御用“007”——犹太女婿库什纳。这位犹太女婿才思敏捷,玉树临风,出身显赫,却对经济学一窍不通。抓耳挠腮之间,灵机一动,在米国的淘宝亚马逊一搜:“China Threat (中国威胁)”,结果跳出来一本聒噪聆聩的小册子——《Death by China》,作者纳瓦罗,就是他了!
就这样,纳瓦罗,本科就读于一个美国二本塔夫茨大学,后来本升博不小心挤进了哈佛。他在学术圈几乎没有影响力,被同行视为“炒作型伪专家”的边缘教授,凭借一纸“反中经文”,被白宫招安,正式入主帝王殿。
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大宋朝,纳瓦罗就是南宋朝廷里那个被精心挑选、专职迎合皇帝偏执的奸臣秦桧,而那位皇帝,正是那个不愿迎回两宫、不思北伐、日日幻想“偏安江南”的赵构。
正如《后汉书》中所言:“凡治乱兴亡之迹,奸臣多为之媒。”纳瓦罗便是这等“媒”。
纳瓦罗早年在川普第一任期中连办公室都没有,被赶出所有关键会议,宛如“后宫冷宫之臣”;但只要总统一念“征税保国”,他便如夜半鸡鸣,先啼者胜,趁机上位。
【“指鹿为马”:纳瓦罗式的关税哲学】
纳瓦罗深谙“以偏见为政策”的门道,把“贸易逆差”包装成国安威胁,在川普耳边反复灌输“对等关税”,最终上演百年来最大规模的关税战争。背后的逻辑根本无关经济,只为让主子在镜头前大喊“我早就说了,中国在占我们便宜!世界在占我们便宜!” 这帮人对世界经济的理解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深刻复杂,基本上和菜市场小贩一样。
正如秦桧对宋高宗之所以有用,不在于他会打仗,而在于他能用“莫须有”三字帮赵构解决岳飞这个“政治累赘”;纳瓦罗的价值,也不是懂经济,而是能替川普那种“美国吃亏论”圆梦成文。川总第二任期重返白宫,纳瓦罗再次奉旨操盘经济大权,一出手便是“互惠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一口气征收145%关税。全球哗然,市场震荡,美股跳水。
“纵有十万雄兵,不如一计误国。”
——宋代讽秦桧语
【“孤舟锁国”:纳瓦罗的孤立主义幽魂】
纳瓦罗所代表的,是一种打着爱国旗号、实则自我封闭的孤立主义。他鼓吹“脱钩中国”,试图以强制手段制造“美国制造回归”的幻觉。然而现实是:
• 美国制造业就业率未显著提升;
• 通胀被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 企业逃离高成本的“纳瓦罗税”;
• 与盟国关系日益紧张,美国正沦为“不受欢迎的贸易大国”。
如《左传》所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纳瓦罗将盟友视如草芥,自然换来四方离心。他主张撇开多边贸易体系,转向零和博弈的“经济战争”。这一策略短期或许令选民热血,但从长远看,等于把美国拉回到塔夫脱年代的孤立旧梦——这不是“重塑秩序”,而是闭目塞听,自废武功。
【“奸语惑主”:纳瓦罗与赵高之魂】
纳瓦罗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特朗普浅薄世界观的放大器。他用看似“精英”的话术,鼓动“底层白人”的愤怒;用数据拼图式的“假经济学”,包装极端政策。他甚至杜撰了一个“虚构的经济学家”——Ron Vara(其实是Navarro换位拼写),只为制造“第三方支持”。
岂不正是:“人言可畏兮惑人心,佞言巧饰兮乱国政。”
——《诗经·小雅》
而纳瓦罗正是那个“佞言之臣”。
【结语:关税之外,是信任崩塌】
纳瓦罗的真正危险之处,不只是搞坏了中美关系、搅乱全球贸易,更在于他动摇了美国在全球的信誉根基。他将世界当对手,将盟友当敌人,将经济当战场,却忘了: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史记·项羽本纪》
白宫里的赵高,还能走多远?这场“指鹿为马”的贸易游戏,终究会在事实与代价的碰撞中,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