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校开设科目是越来越多了,比如小学,原来只有语数外,体音美,现在除了这几科,还有书法、编程、劳技、科学、道法等等。开设科目越多,说明学校越重视素质教育。很多人也认为,学校开设科目越多,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就会越多。但事实上,目前的小学只有语数外课孩子们能真正学点知识,其他科目几乎都在浪费时间。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真相非常残酷。
第一:不考试的科目学校不重视,老师和学生自然也不重视。
现在的学校,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其实追求的还是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科目。以小学为例,只重视语数外,其他科目虽然都开设,但学校根本不重视。
首先很多科目学校不会要教案、也没有作业,领导更不会随时随地去听课去参与教研。比如体音美、书法、编程这些课。其次,这些科目的老师和学生也不重视,因为没有成绩要求,老师们普遍都很佛系,对学生要求也不高,只要学生上课不打架不出安全意外就行了。可以说,小学里面大多数不考试的科目教学效果都不怎么样,学生更不可能在这些课上学到什么知识。看看现在学生的特长,基本都是在外面的培训机构学习的,和学校培养关系不大。
第二:现在的学生难管,其他科老师管不住学生,自然也不教什么知识。
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不一样,特别的难管,根本不尊重老师。所以其他科目的老师在教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管不住学生。
老师管不住学生,自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老师讲得再好也无用。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普遍现象。很多学生仗着老师不敢打骂体罚学生,越发的变本加厉有恃无恐,在课堂上胡作非为,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引发同学哄堂大笑。时间长了,老师们就彻底放弃了,只要看着学生不出危险算了。
目前的学校,大部分不考试科目的课堂都很乱,基本都是乱哄哄的,让人不忍直视!
第三:目前的学校各种活动培训较多,很多科目看似开设,但一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
虽然国家对各科开设的课时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会偏向考试科目,不考试的科目开设的课时都很少。
比如体音美,国家要求体育每天一节,每周五节,音乐和美术每周三节,但很多学校都达不到,音乐和美术基本上每周只有一节,体育最多每周三节。至于其他科目,比如编程书法等,每周基本上也是一节。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学校各种活动培训比较多,只要有活动,体音美老师基本都要参与,他们只要参与,课就不上了,有语数外老师上。如果遇到六一、国庆等重要节日,老师们要排练节目,可能半个月都不上课。所以一学期算下来,有些科目也上不了几节课,怎么可能学到很多知识呢?
现在学生接受的素质教育还不如七八十年代,那时各科都上得很正规。
我们素质教育开展的最好的时代其实是七八十年代,因为那个时候学校不会不重视不考试的科目,各科的教学都很正规。
以体育为例,上课会教学生跳远、跳高、跳山羊,会让学生跑步、做操、打球等体能比较强的运动,不怕学生受伤,也不怕家长到校去闹。音乐课老师会边弹琴边教大家唱歌,美术课老师会带学生出去写生等等。学生听话老师也认真,那时学生不上任何校外补习班,很多学生的才艺都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且都是通过学校的体音美课培养出来的。可以说,那时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现在学校有才艺的学生确实比过去多,但很多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家长花钱在外面的辅导机构学出来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再也培养不出来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只重视考试科目,只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当然,和现在的教育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的舆论环境,老师们束手束脚的,不敢管学生,导致课堂生态恶化。照此下去,估计未来,连语数课也不能好好上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