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乌克兰战争打到了第1163天。尽管当天是一个国际性节日,但由于白宫和基辅达成了矿产协议,乌战各方要亮有关“停火”的底牌了,白宫能否顺利从乌战脱身、基辅能否再从美国获得军援和情报支持的关键时刻已经到了。
因此,俄乌两军上百万的军队,更是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打得热火朝天,谁都想在未来的直接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因此,纵观这一天的战局变化,就可以发现,俄军凭借兵力及火力上的优势,已经再次开始啃硬骨头了。而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俄军切断波克罗夫斯克至康斯坦丁诺夫卡之间的补给线。5月1日,俄军继续兵分三路,从南向北,正面压向康斯坦丁诺夫卡。据乌克兰斯特拉纳网透露,在西路进行的俄军,已经攻入康斯坦丁诺夫卡西南部的新叶列诺夫卡村,直接切断了波克罗夫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的H-32公路,同时也切断了从波克罗夫斯克向康斯坦丁诺夫卡提供补给的主要线路。
尽管,康斯坦丁诺夫卡仍然可以从北部的斯拉维扬斯克方向接收补给,但由于波克罗夫斯克转运的是来自第聂伯罗市和扎波罗热市的补给,而第聂伯罗和扎波罗热这两个城市,又是军工企业密集的基地,因此,H-32公路被俄军彻底切断之后,不仅会影响康斯坦丁诺夫卡守军的军火及后勤补给,甚至还会影响全凭康斯坦丁诺夫卡后勤支持的恰索夫亚尔保卫战。
康斯坦丁诺夫卡城南的地形图,最左边路线就是攻击的新叶列诺夫卡
此外,在中路沿康斯坦丁诺夫卡至顿涅茨克公路向北进攻的俄军,则攻占了苏哈亚巴尔干村北部的大片开阔地带,为下一步攻击康斯坦丁诺夫卡外围阵地的核心——城南水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东路依托前乌军要塞“托列茨克”市向北进攻的俄军,则从东西两翼,半包围了托列茨克北郊乌军据守的大片林地。
这里需要说一句,康斯坦丁诺夫卡地区,虽然也属于乌东大平原,但地势并不平坦,所以,水系非常发达,而城镇和村庄,基本上都是傍水而建,所以,俄军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城南的进攻,西路和东路,基本上是沿两条河道进入,中路则是沿康斯坦丁诺夫卡至顿涅茨克的公路线进攻的。而所谓的开阔地带,其实都是地势较高、但却没有居民点高层建筑可供据守的地区,虽然有制高点的优势,但却易攻难守,现在俄军敢于抢占这些大片开阔地带,虽然需要很多的兵力和火力支持,但只要打下来,对于再打河道中和公路线上的乌军据点,却是非常容易的。
第二个,俄军12支旅团级部队直扑扎波罗热外围防线核心。5月1日,在沉寂许久的扎波罗热方向,俄军突然兵分两路,针对扎波罗热外围防线的核心——奥列霍夫,发动了从南向北的正面进攻:西路俄军沿奥列霍夫至马里乌波尔的公路线,进攻了奥列霍夫南部约7公里处的新丹尼洛夫卡村;东路俄军则沿孔科河(конко),进攻了奥列霍夫东南部约10公里处的小托克马奇卡村,俄军若是能够顺利拿下这两个据点,将直接兵临奥列霍夫城下。战前人口约15000人的奥列霍夫是扎波罗热市外围防线的核心,和扎波罗热之间的公路线距离约65公里。
现在,俄军的第聂伯集群,已经在奥列霍夫正面集结了大约12支旅团级的部队,约六万之众。在对奥列霍夫发动正面进攻的同时,俄军还导弹袭击了扎波罗热市的一个乌军兵力集结地,侦察无人机也飞抵了该市,虽然数量还不多,但已经在乌军中引起了极大的警惕。俄军的这种立体式攻击,虽然应当仍属侦察作战,但却能够牵制乌军在该方向上的兵力,令乌军统帅部不敢再从该方向调集兵力支援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战斗。
第三个,俄军开始正面硬攻库比扬斯克东郊阵地。5月1日,俄西部集群突然猛攻了库比扬斯克东部约7公里处的彼得罗巴甫洛夫卡镇。该镇战前人口约2486人,现在已经是库比扬斯克东部外围防线的核心。
最近,俄军加大了在库比扬斯克南、北两个方向的进攻,尤其是北部的进攻比较凶猛,已经在奥斯科尔河西岸建立了多个桥头堡阵地,乌军统帅部不得不从沉寂许久的库尔斯克东部抽调部队进行了支援。但现在俄军突然从东向西,正面硬攻乌军经营了两年多的军事要塞群,不得不说,俄军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束,已经释放出来很多有生力量,从而让俄军有了更多啃硬骨头的决心。
乌军在1500多公里的战线上,抵挡俄军的全面进攻之际,大后方又毫无例外地传来了让他们非常郁闷的消息:当天,丈夫住在美国、乌战爆发之初曾花2万多美元到美国分娩的乌克兰美女议员乌斯季诺娃透露,美军虽然将库存十年的“毒刺”防空导弹系统提供给了乌军,但是,为之配套的导弹却不足。
因为每五年,美军就会升级一下该系统,而美国的军工企业又只会为新系统配套生产导弹,所以,乌军虽然拥有了老式的“毒刺”防空导弹系统,但却只是中看不中用。显然,三年多大平原上的炮弹洗地式战争,基本上消耗掉了美军库存的老式武器弹药,美军又不想把现役的装备投入到乌战这无底黑洞之中,所以,还是那句话,前线的乌军只能是在自求多福之际,寄希望于乌克兰的军工企业能多生产些廉价的无人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