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神奇故事”☝——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奥秘

在赛马场上,马蹄翻飞、风驰电掣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然而,当速度与意外相撞,受伤的赛马往往面临着残酷的结局——被安乐死。不少人疑惑「难道不能及时救助吗?为什么不想办法救救它呢?」为什么赛马受伤后容易被安乐死?一起来看看动物学话题下优秀答主@剁椒鹿的科普回答吧~

年仅五岁、身价过亿的三冠王日本赛马「自由岛」因不小心摔伤后,被安乐死,为什么赛马受伤后容易被安乐死?

答主:剁椒鹿

今年 4 月 27 日,赛马自由岛受伤后被安乐死。


与此同时,3 月份发现的,从几十米山崖滚下来的雪豹凌小哲,当时颈椎损伤、胸椎压缩性骨折,右后肢 9 厘米脱落伤,全身严重感染引发炎症及肝功能异常。

现在救活了,虽然还是跛行,但是能自己行走,已经不会永远瘫痪在床上了。


为何同样是受伤,马和猫科动物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难道要说不同地区兽医水平不同吗?还是说保护动物价值更大?

恰恰相反,完全是因为猫科动物和马的进化上的差异。马,尤其是赛马,摔断了哪怕是一条腿都必须安乐死(要不然会在一段时间后痛苦的死去)。

今天就来仔细讲讲为什么马这种动物这么脆弱,不能断腿,而有些动物全身骨折都能恢复。

马断腿这件事,在 ACG 作品《赛马娘》里亦有记载:


赛马无声铃鹿(サイレンススズカ),在赛场上受伤:


速度越来越慢,然后来到了赛场的边上。

动画里给了无声铃鹿一个很美好的结局,受伤后的她最终恢复,并去了美国:


现实里的无声铃鹿可就没这么幸运了,虽然只是一匹 4 岁的赛马,但是 1998 年,在受伤下了赛场以后,兽医检查了它的伤势,当天就给它安乐死了。

你是不是觉得挺残忍的?

很久以前,爱看赛马的日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 1978 年,几乎一摸一样的剧情上演。日本赛马「十点」(トゥインクル)于比赛中左后腿发生严重开放性骨折,JRA(日本中央竞马会)兽医判定其无法康复,建议立即安乐死。

但是民众爆发了大规模的请愿活动,粉丝和马主人都不愿意让十点就这么死去。

于是马主人召集了几十名兽医,给它做了长时间的手术,并花大价钱进行手术后的康复。

但是,手术后第九天十点出现腹部异响,次日褥疮、发热及呼吸紊乱症状显现。第三周时手术切口开始腐烂,患处可见白骨,并发后蹄蹄叶炎(蹄部组织炎症),食欲骤降,体重暴跌了将近一半。

最终还是痛苦的死去。

十点的故事成为了日本赛马业的警。后续,类似重伤案例直接安乐死避免赛马的痛苦。

说到底,赛马就是一场异常血腥、刀尖舔血的游戏,对马来说,没有退出机制,一旦一条腿受重伤就必死无疑。

马的平均寿命在 30 岁左右,几岁就死了确实非常可惜。

那为什么马是一种这么脆弱的动物呢?


奇蹄目和偶蹄目大约在古新世晚期到始新世早期(约 5500 - 6000 万年前)从共同的早期有蹄类祖先分化开来。

这个共同祖先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有蹄类动物」,而是一种外形类似貘的小型原始兽类。( 20 - 60kg 左右)


偶蹄目和奇蹄目这几千万年探索了很多不同的道路:


最终,偶蹄目选择保留了两个主要的承重趾,即第三趾和第四趾,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偶蹄」或「分蹄」结构。这两个趾头共同分担体重,形成了一个相对更宽、更稳定的支撑面。以支持它们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地貌:


虽然不同偶蹄动物(如鹿、牛、羊、猪、骆驼)的四肢结构也有差异,但「双轴承重」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这样的结构可以兼顾速度和稳定性。陆地上短跑比赛亚军是偶蹄目的叉角羚,仅次于猎豹。

所以目前偶蹄目有 10 科,大约 300 多种动物,而且牛科的很多动物数量都非常多,无危的很多。

奇蹄目的马就不一样了。

它们的祖先也曾拥有多个脚趾,但在进化过程中,侧趾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最终演变成主要依靠中趾(第三趾)来支撑身体全部重量。

鉴于我们灵长类和马等动物都有共同祖先,祖先都是五趾的,它们相当于走路用的一指禅:


现代马的腿部,尤其是腕关节(前腿的「膝盖」)和跗关节(后腿的「飞节」)以下,基本上是一个由单一骨柱(掌骨/跖骨、指/趾骨)构成的精密结构。这个结构轻盈、高效,适合在开阔草原上高速奔跑,但失去了冗余和稳定性。

这是马的腿部解剖,马的小腿部分(从膝盖以下到蹄子)几乎没有肌肉:

可以看到,从膝以下,大多数组织是肌腱、韧带、骨骼和结缔组织,几乎没有肌肉,完全是靠关节和韧带连接的。肌腱比肌肉更轻,有助于减轻远端负担,提高奔跑效率,马的下肢就像「弹簧和绳索」构成的杠杆系统,而不是像人类一样靠肌肉主动驱动。

也就是说,马腿就像在刀尖跳舞的弹簧:


这是马的脚趾,下肢无肌肉,冲击全部通过「骨骼-肌腱-蹄叶」系统传导。

如果断了一条腿的话,马身体的重量就会压在其他三条腿上,尖锐的蹄骨(第三趾骨)和蹄壳的结构受损,严重时可导致蹄骨「下沉」或「旋转」,很容易刺激敏感的蹄叶,导致蹄叶炎的发生。

反观偶蹄目的羊:


可以看见它们的趾骨是露在外面的,即便是一条腿受伤,身体的重量也是分散在其他六趾上,并且趾骨外露,不会刺激到蹄叶,相对来说会好很多,也没有断一条腿就必须死的说法。

并且更糟糕的,马在进化的过程中丢失了中小型食草动物这个生态位:


马进化得越来越大了,到了家马的祖先,欧亚草原的一种野马的时候已经是一种很大的食草动物了。

比赛用的赛马体重大约在 500 公斤左右,这个体重一条腿受伤,重量几乎全部压在其他的腿上。自然承受不了。

那么马能不能躺下来休息呢?

有些人说马不能躺下来休息,导致它们断腿后情况恶化。这是不准确的。

家养的马有时候在觉得环境足够安全的情况下,是会躺着休息的:


可以躺着睡,但是不能长期躺着。

因为马毕竟有 500 公斤左右。

当它躺着的时候,肺部和其他内脏会受到压迫,可能导致呼吸受限,出现缺氧(人卡死在窄缝的时候也会因为胸廓无法舒张而被憋死。马的要求更高一些)。

循环障碍,特别是躺侧的肌肉和神经会缺血麻痹,有时甚至引发横纹肌溶解症(肌肉坏死)。

人和许多动物躺下时,身体能调节血流分布;而马胸腔空间小,横膈膜高,难以有效调节内脏压力。所以一般健康马每天只卧躺约 1 小时以内,而大部分时间靠站立「打盹」。

受伤后站着又容易蹄叶炎,生不如死。

而且马还特别好动,不会满足于站着,会来回走动,更加加剧病情。

那么能不能不让马走动呢?

也是可以的,给腿部受伤的马,装上支撑型吊带,并打石膏固定伤腿:


但是这个也不是长期用的,马吊带系统主要用于短期支撑和限制活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骨密度下降、关节僵硬、血液循环问题、胃肠道紊乱、心理压力和感染风险。

通常来说,使用 24 小时就应该放开休息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只能应对轻微腿部伤害。

而赛马自由岛受了什么伤?

据新闻,自由岛的左前肢的籽骨韧带内侧和外侧撕裂,并且球节部发生了半脱位(亚脱臼)。


也就是说最关键的关节和韧带几乎全损。

兽医评测几乎无康复希望,预后很差。

与其让马痛苦,还不如直接安乐死。

至于为什么自由岛会受这么严重的伤?

它才五岁啊。还是三冠王。

楼上也提到了,正是日本赛马很卷,自由岛的主人为了拿下香港的比赛,让自由岛 11 天预赛了 9 次。

9 次啊,相当于天天都在比赛,这真是纯纯牛马。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人类的驯化,马这种过于追求速度不考虑死活的进化策略可能导致它们已经淘汰了。

只能说这就是牛马的命吧。

那么再来简单说说猫科动物为什么恢复能力这么强吧!

首先大家都知道,猫从十几米高的楼层跳下去也可能毫发无损(但是千万别让你家猫这么玩,可能没事,也可能直接挂了)。

而雪豹,更是长期在悬崖峭壁捕猎岩羊,从高处坠落也是经常的事。

那是因为猫科动物骨骼轻盈而有韧性,不像马那样刚性高、易断裂。

雪豹、家猫等猫科动物都有较多的关节活动度和柔软骨架,能吸收冲击。

而且猫科犬科是趾行的:


猫科的肌肉多且富有弹性,尤其是四肢和胸腹部肌肉能有效分担落地时的冲击。


雪豹即使从高处跌落,身体内部也有结构来「吃掉」部分冲力。

而且猫科还会在空中调整旋转的姿势,尽量让自己四脚着地,肉垫也可以提供缓冲。

再加上猫科是最能忍痛的物种,它们受伤后的疼痛也容易硬生生扛下来,所以经过治疗也能忍受康复的过程,不会因为剧痛难受打滚。影响治疗。

所以这就造成了虽然凌小哲跌落高度比自由岛高,而且受的伤比自由岛严重很多,却能救回来的原因。

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精彩回答呢?

答主@喵星的松鼠说「如果你在发问之前仔细看完了这个新闻,就一定能看到这一句:『经兽医诊断预后不良』,这意味着,如果任由其伤口发展下去,它就会死得更惨。所以,为了不让它这么惨,只能给它体面一些的死法了。」

绘画话题下优秀答主@张佳玮说「赛马伤后难治是个老问题。推荐个老漫画《冷面兽医》,里头描述了无数动物的治疗问题,开门见山第一章,天字第一号难题,就是赛马受伤,何以难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