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父母离婚多年,母亲从没回来看过我。
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律师的电话。
他对我说,母亲给我留了一套北京的房产。
当我来到这处房子,找到了母亲留下的木盒,看到里面照片震惊了……
01房子
我叫林小芳,今年二十岁,是南方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在我记忆中,母亲的形象始终是模糊的——一个离家出走的背影,一个被奶奶口中描述的"自私自利"的女人。
五岁那年,她突然消失在我的生活中,留下我和忙于工作的父亲,最终是奶奶把我抚养长大。
那天下午,我正在图书馆复习期中考试,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电话,对方说是一位姓张的律师。
"您好,请问是林小芳小姐吗?"电话那头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温和却又带着一丝严肃。
"是我,您找我有什么事吗?"我答道
"我是周美玲女士的委托律师。很遗憾地通知您,周美玲女士上个月因病去世了。"对方接着说
我愣住了,周美玲这个名字我很熟悉,那是我母亲的名字,却也几乎是我所有关于她的全部了解。十五年来,我从未见过她,没有一个电话,没有一封信,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
"她去世了?"我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连我自己都感到奇怪,"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她早就放弃我了。"
"林小姐,您母亲生前留下了遗嘱,将她在北京的一套房产留给了您。这是她的心愿,希望您能接受。"律师接着说
我握着手机的手开始颤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胸口蔓延。那个我几乎没有印象的女人,那个抛下我和父亲的"自私"女人,居然给我留下了一套北京的房子?
"房产在北京哪里?什么时候买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也许是想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了解她离开后的生活。
"位于海淀区,是一套两居室的普通住宅,大约70平米,购买于十年前。"律师回答道,"如果您方便,可以来我的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或者我可以把资料发到您的邮箱,您考虑好了再联系我。"
回到宿舍,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室友刘婷。她是我上大学后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知道我家庭情况的人。
"小芳,你妈妈给你留了套北京的房子?"刘婷惊讶地瞪大眼睛,"你打算怎么办?"
"我不知道。"我坐在床沿,盯着手中的资料,"我甚至不确定是否要接受。"
"为什么不接受?那可是北京的房子啊!而且..."刘婷停顿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也许这是一个了解你妈妈的机会。"
我沉默不语。从小到大,关于母亲的一切都是通过奶奶的描述得知的——她是个贪图享乐的女人,嫌弃我们家穷,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抛弃了年幼的我和当时事业不太顺利的父亲。
"奶奶肯定不会赞成的。"我叹了口气,拨通了奶奶的电话。
电话那头,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激动起来:"什么?她竟然好意思给你留房子?当年抛弃你和你爸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你?现在死了,倒想起来做样子了!"
"奶奶,您别激动。我还没决定要不要接受..."我说道
"不接受!绝对不能接受!"奶奶斩钉截铁地说,"那个女人走了十五年,连看都没来看过你一眼,现在留个房子就想买个好名声?我们林家不稀罕她的东西!"
挂了电话,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每当我问起母亲,奶奶总是说:"那个女人自私得很,为了钱离开了我们。你别想她了,有奶奶和爸爸疼你就够了。"
而父亲,他总是沉默寡言,很少提起母亲的事情。他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一年到头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与我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两天后,我做出了决定。
"我要去北京看看那套房子。"我对刘婷说,"你愿意陪我去吗?"
"当然!"刘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反正下周就放假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探险。"
我没告诉奶奶这个决定,只是谎称和朋友去旅游。
对于这个突然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母亲留下的房产,我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好奇和渴望,仿佛它是连接我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女人的唯一线索。
02爱
从南方到北京的火车用了近十四个小时。一路上,我几乎没怎么合眼,脑海中全是关于母亲的零星回忆和无数疑问。
北京的初夏比南方凉爽许多。按照律师提供的地址,我和刘婷乘坐地铁来到海淀区的一个普通小区。
这里没有豪华的大门,也没有气派的保安,只是一个安静整洁的老居民区。
"就是这里了。"我站在单元门口,手心冒汗,"第三单元302室。"
电梯老旧但干净,散发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我的心跳随着电梯的上升而加速,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一个陌生女人的家,还是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母亲的生活。
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咔嗒一声,门开了。
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花香,混合着些微灰尘的气息。屋内光线有些暗,窗帘拉着,但依稀可见收拾得很整洁的家具。
"你妈妈很爱干净啊。"刘婷走进去,打量着四周,"家具虽然不豪华,但都很有品位。"
我站在玄关处,一时不知该如何迈出下一步。这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空间,仿佛有着某种魔力把我牢牢吸引住。
终于,我鼓起勇气走进客厅,拉开窗帘。
阳光倾泻而入,照亮了整个空间。客厅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墙上挂着几幅风景画,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
"小芳,你看!"刘婷指着书架上的一个相框。
我走过去,拿起相框——照片中的我大约三四岁,穿着红色的小裙子,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这张照片我从未见过,但确实是我,而且背景似乎是我们老家的院子。
"她怎么会有我的照片?"我喃喃自语,一种莫名的情绪在胸口蔓延。
继续环顾四周,我发现书架上还有其他相框——我小学毕业的照片,初中参加合唱团的照片,甚至还有去年我参加大学迎新活动的照片。这些都是我从未给过她的照片,她是怎么得到的?
"奇怪了,如果你妈妈一直没联系你,她怎么会有这么多你的照片?"刘婷皱起眉头,"而且还是你不同年龄段的。"
我感到一阵眩晕,十五年来我一直被告知母亲抛弃了我们,对我不闻不问,但这些照片分明显示她一直在关注着我的成长。
走进卧室,看到的景象更让我震惊——床头柜上放着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抽屉里则是我从小到大各阶段的成绩单和奖状复印件。
"这不可能..."我的声音发抖,"如果她一直在关注我,为什么从不联系我?为什么要让我以为她不要我了?"
刘婷沉默了片刻,轻声说:"也许...有些事情不像你奶奶说的那样?"
我继续翻看母亲的物品,希望找到一些线索。在书桌的抽屉里,我发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给我的女儿小芳"几个字。
颤抖着打开信封,里面是一页泛黄的信纸,上面的字迹整洁但似乎是匆忙中写下的:
"亲爱的小芳:
如果你读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了。很抱歉,我没能亲口告诉你真相。这十五年来,我一直在远处守望着你,为你的每一个成长瞬间感到骄傲。
关于我离开的原因,有很多话想对你说,但纸短情长。在我的床底下有一个红色的盒子,里面存放着你应该知道的一切。盒子的钥匙藏在厨房的米缸下面。
无论你如何看待我,请相信,我爱你,一直都是。
永远爱你的妈妈
周美玲"
我按照信中所说,在床底找到了红色木盒,又从厨房米缸下取出钥匙。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让我既期待又恐惧,仿佛站在揭开一个巨大秘密的边缘。
03木盒
"要不要现在打开看看?"刘婷看着我手中的红色木盒,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我摇摇头:"我想先了解更多关于妈妈的事。"
我们决定先询问一下邻居。出门敲了几户人家的门,终于在对面505室,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开了门。
"请问您认识周美玲吗?就是住在302的。"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太太眯起眼睛打量着我:"你是她女儿吧?我看出来了,眼睛和她一模一样。"她侧身让我们进门,"我叫李淑芬,和你妈妈是好邻居,快十年了。"
进到李阿姨家,她热情地给我们倒了茶,然后感叹道:"周老师是个好人啊,教书育人一辈子,对学生特别负责任。可惜走得太早了,才五十出头..."
"周老师?"我疑惑地问,"妈妈是老师?"
"对啊,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英语,很受学生尊敬。"李阿姨说着,眼神变得有些奇怪,"你不知道吗?"
我尴尬地笑了笑:"我们...很多年没见了。"
李阿姨叹了口气:"我知道,她经常提起你。每次收到你的照片或者成绩单,她都高兴得不得了,说她女儿多优秀多懂事。"
"您说...收到我的照片?谁给她的?"我惊讶地问。
"好像是她老家那边的一个朋友,定期给她寄你的消息。"李阿姨回忆道,"周老师特别珍惜那些照片,每次拿到新照片都会反复看,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哭了。"
我的心一阵揪痛,那个被我以为抛弃了我的母亲,居然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我的成长,甚至为我的照片而落泪。
"李阿姨,您知道妈妈为什么离开我和我爸爸吗?"我忍不住问道。
李阿姨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这个...我只知道一些片段。周老师很少提起过去的事,只是偶尔喝醉了会说一些。她说很想你,但不能回去看你,说是答应过什么条件..."
"条件?什么条件?"我急切地问
"具体的我不清楚,她没说透。"李阿姨摇摇头,"但我知道,她这些年一直过得很节俭,几乎所有工资都存起来了。她说要给你攒够大学和将来买房的钱,怕你以后生活困难。"
我沉默了,胸口像是压着一块大石头。我开始怀疑自己从小接受的关于母亲的所有"真相"。
"对了,"李阿姨突然想起什么,"你知道张教授吗?他是周老师的老同学,也在北师大教书。他知道的比我多,你可以去找他聊聊。"
我记下了张教授的联系方式,感谢李阿姨后离开。回到母亲的房子,我坐在沙发上,感觉整个世界仿佛在旋转。
"小芳,你还好吗?"刘婷关切地问。
"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一切。"我喃喃道,"如果妈妈一直爱着我,为什么要离开?如果她想念我,为什么不来看我?这里面一定有我不知道的事情。"
傍晚,我们在附近的超市买了些食物,决定在妈妈的房子里住下。夜深了,刘婷已经睡着,而我却辗转反侧,最终决定打开那个红色木盒。
盒子的锁有些锈迹,转动钥匙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掀开盖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日记本、一些老照片和几封信。
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日记本,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妈妈的字迹工整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知识女性的气质。
"2003年9月1日,今天是小芳上小学的第一天。我躲在学校围墙外,远远地看着她穿着新校服,背着小书包走进校门。她长高了,也懂事了,但我却不能陪在她身边。这是我答应的条件,为了她能有更好的生活..."
翻到另一页:
"2008年6月18日,今天收到消息,小芳小学毕业了,成绩全班第一。我多想告诉她,妈妈为她骄傲。但我不能,我只能远远地祝福她。每次想到她可能恨我、怨我,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但这是我必须承受的代价..."
一滴泪落在日记本上,我这才发现自己在哭。原来,妈妈从未真正离开过我,她只是不能靠近。但为什么?答案也许就在这些资料中。
04照片
我整夜没睡,沉浸在母亲的日记中。这些零散的记录勾勒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母亲形象——一个被迫离开,却始终牵挂着女儿的母亲。
每一页都写满了对我的思念和关注,记录了我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尽管她只能从远处默默关注。
天亮时,刘婷发现我红着眼圈,坐在沙发上,周围散落着日记和照片。
"你看了一整晚?"她惊讶地问,"发现什么了?"
"妈妈从未真正抛弃我。"我声音嘶哑,"她一直在关注我,只是...不能与我见面。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
我翻阅着盒子里的其他资料,希望找到更多线索。在一叠老照片下面,我发现了几封信的复印件,全是我父亲写给母亲的。
打开最上面一封,日期是我五岁那年,父母离婚的时候:
"美玲:
协议已经拟好,律师会联系你签字。按照约定,你离开后不得与小芳联系,所有抚养权和探视权都归我和母亲所有。只要你遵守这个条件,我会确保小芳接受最好的教育,得到优渥的生活。
至于其他事情,我们就当没发生过。你走了之后,我会告诉小芳你是自愿离家的,这对大家都好。
林建国"
看完这封信,我感到一阵眩晕。这与奶奶告诉我的完全不同——母亲不是自愿离开,而是被迫接受了某种"协议"?
接下来的一封信更加令人不安:
"美玲:
你必须遵守我们的协议,不要试图联系小芳。我已经告诉她你嫌弃我们家穷,所以离开了。这样她不会想你,对她成长更好。
我警告你,如果你违反约定,我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记住我们的条件。
林建国"
这些冰冷的文字让我感到恐惧和愤怒。父亲在信中提到的"协议"和"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他要编造母亲抛弃我的谎言?为什么要禁止母亲与我联系?
继续翻阅盒子,我找到了一份律师事务所的文件复印件,似乎是父母离婚协议的一部分:
"...周美玲同意放弃对女儿林小芳的抚养权和探视权,永久离开,不再与林家有任何联系。作为交换条件,林建国同意..."
但文件的后半部分被撕掉了,无法看到林父承诺的"交换条件"是什么。
"这太奇怪了,"刘婷看着这些资料,困惑地说,"正常离婚,即使一方放弃抚养权,也不会连探视权都放弃,更不会约定'永久离开'。除非..."
"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我接过她的话,思绪万千,"我得找张教授问清楚。"
联系张教授后,他同意下午在北师大的办公室见我。上午,我继续整理母亲留下的资料,试图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在卧室的衣柜最上层,我发现了一个医疗档案袋。里面有检查报告、诊断书和几张CT片子,全是关于肺癌的。
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母亲在去世前几个月就已经到了晚期,但她似乎一直在接受治疗,坚持工作到最后。
"你妈妈真坚强,"刘婷看着这些医疗记录,感叹道,"一个人承受这么多,还要远远关注你..."
我点点头,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样的"条件"或"协议",能让一个母亲甘愿与自己心爱的女儿分离十五年,甚至在临终前都不敢相见?
下午,我们来到北师大,在外国语学院找到了张教授的办公室。
张教授是一位六十出头的老人,看到我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你真像你妈妈,特别是那双眼睛。"
"张教授,我想知道关于我妈妈的事。"我开门见山地说,"特别是她为什么离开我和我爸爸。"
张教授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如何开口:"你妈妈是我多年的好友,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她的离开...并不像你被告知的那样。"
"我已经看到了一些线索,"我说,"关于某种'协议'和'条件'。但我不明白具体是什么。"
张教授叹了口气:"这件事很复杂。你妈妈当年确实是被迫离开的。她跟我说过一些,但不是全部。她总说,等你长大了,到了能理解的年龄,她会把真相告诉你。可惜..."
"求您告诉我您知道的一切。"我恳切地请求。
"我只能告诉你我所知道的部分。"张教授说,"你父母离婚那年,你妈妈突然来北京找我,当时她情绪非常激动,说为了你,她必须离开,永远不能再相见。她说这是她与你父亲达成的'协议',但具体内容她没有详细说明。我只知道,这个协议与一张照片有关..."
"照片?什么照片?"我追问道。
"我不确定,她没有明说。"张教授摇头,"但她暗示那张照片里有一个可能会毁掉你们家的秘密。你父亲用你要挟她签订了离婚协议,条件是她永远离开,不得与你联系,否则后果严重。"
我的脑海中闪过从红色盒子里看到的那些资料,努力想找出与照片相关的线索。
张教授继续说:"你妈妈说,为了保护你,让你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她宁愿自己承受离别之苦。她怕那个秘密会伤害到你。"
回到母亲的房子,我迫不及待地再次翻找红色盒子,希望找到张教授提到的那张关键照片。翻遍了所有资料,却没有发现特别可疑的照片。
正当我失望之际,发现盒子底部有一个暗格。小心地打开,里面藏着一本相册,看起来比其他物品更加陈旧。
当我翻到相册最后一页,一张单独的照片从夹层中滑落。
我弯腰捡起,当看清照片内容的刹那,整个人如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