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不行,这个保姆也不行,你再给我换一个。”
他的儿子赵明站在一旁,脸上写满了困惑和担忧。
“爸,这已经是这个月第六个保姆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赵只是摇摇头,沉默地走向自己的房间,留下一句“她不是那个人”。
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让赵明陷入了深深的猜疑。他究竟在寻找谁?
为什么要换这么多保姆?老赵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01
赵德仁,65岁,退休校长。
在教育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学生们尊敬他,同事们佩服他。
教师节的时候,他家里总是堆满了学生送来的礼物和贺卡。
在赵德仁的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状,见证着他四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生涯。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学校的教导主任,再到校长,赵德仁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和人格魅力。
他的教育理念被许多年轻教师奉为圭臬,他写的教育随笔甚至被结集出版。
退休的时候,全校师生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很多已经工作的校友也赶回来参加。
那天,赵德仁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一遍遍地用手帕擦拭眼角的泪水。
自从去年妻子张玉华去世后,赵德仁便独自生活在这栋老房子里。
这是一栋建于八十年代的三层小楼,周围种满了各种花草,每到春天,院子里便香气四溢。
张玉华生前很喜欢园艺,把这个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赵德仁每天早晨都会给这些花草浇水,仿佛这样能让妻子的气息继续留在这个家里。
起初,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赵德仁处理好了丧事,整理好了妻子的遗物,甚至开始跟着老友们去公园下棋、打太极。
他常说:“人生苦短,要学会放下。”
人前,他是那个坚强的赵校长。
只有赵明知道,父亲其实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坚强。
有几次,赵明深夜回家,发现父亲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客厅里,手里拿着妻子的照片,眼角挂着泪水。
赵明是赵德仁和张玉华唯一的儿子,今年三十五岁,在一家外企工作。
工作忙碌,赵明平时住在市区的公寓里,周末才会回来看望父亲。
每次回来,他都会带上父亲喜欢的点心和水果,有时还会带上女友李玲一起来。
李玲是赵明在公司认识的同事,两人交往已经两年多了。
她温柔体贴,很得赵德仁的喜欢。
赵德仁常常对赵明说:“李玲这姑娘不错,你可得抓紧了。”
“爸,你最近脸色不太好。”一个周末,赵明来看望父亲时说道。
赵德仁坐在沙发上,神色有些疲惫,眼睛下面有明显的黑眼圈。
他摆摆手,“老了嘛,人总会老的。”
赵明注意到父亲的手有些微微颤抖,餐桌上的饭菜也比以前简单了许多。
“我看你是太劳累了,要不请个保姆吧?”赵明提议道,“可以帮你做饭、打扫卫生,你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赵德仁沉思了一会,竟然出乎意料地点点头同意了。
“也好,老了就该享享清福。”
这让赵明稍微放心了一些。
02
第二天,赵明就联系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家政公司,为父亲请了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
“赵叔叔,您就放心吧,王阿姨经验丰富,照顾过很多老人,一定能让您满意。”家政公司的负责人信誓旦旦地保证。
可是,让赵明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会引发一连串的怪事。
第一个保姆,干了三天就被辞退了。
星期五,赵明接到父亲的电话。
“那个保姆不行,你再给我换一个。”赵德仁的语气很坚决。
“怎么了?她工作做得不好吗?”赵明有些意外。
赵德仁的理由是:“她做饭不合我口味。”
赵明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尊重了父亲的决定,换了第二个保姆。
但第二个保姆,仅仅做了两天就被换掉了。
这次,理由变成了:“她太吵了,我睡不好觉。”
赵明对此有些不解,因为那位李阿姨看起来文静得很,说话的声音都很轻。
但为了不让父亲不高兴,他又换了第三个保姆。
第三个保姆来了一天,就因为“打扫不干净”而被辞退。
家政公司的负责人也感到为难,“赵先生,我们公司的阿姨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到底是哪里不满意呢?”
赵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再次道歉,并要求换人。
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每一个保姆都没能在赵德仁家待超过一周。
每次赵明问起原因,赵德仁总是给出各种各样的借口。
“她做菜放的盐太多。”
“她整理房间的时候把我的书弄乱了。”
“她说话的口音我听不习惯。”
这些借口,在赵明看来越来越牵强。
一个月内换了六个保姆,不仅赵明感到困惑,连家政公司都有些不愿意再继续合作了。
“赵先生,实在抱歉,我们公司可能无法满足您父亲的要求。”负责人无奈地说,“也许您可以尝试其他家政公司?”
赵明开始担心父亲的精神状态。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的性格确实变得有些古怪,但这种频繁更换保姆的行为还是太反常了。
“明哥,你爸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一天晚上,李玲在听完赵明的讲述后问道。
两人正在赵明的公寓里吃晚餐,餐桌上摆着几个简单的家常菜,还有一瓶红酒。
赵明叹了口气,“我也说不准,自从我妈走后,他就变得怪怪的。但最近这个换保姆的事情,确实太反常了。”
李玲给赵明倒了一杯红酒,安慰道:“老人家年纪大了,难免会有些固执。也许他只是还没有适应有外人在家里的感觉?”
“不,不仅仅是这样。”赵明摇摇头,“我总感觉他是在寻找什么,或者在期待什么。每次换保姆的时候,他都会说一句奇怪的话。”
“什么话?”李玲好奇地问。
“他会说:'她不是那个人'。”赵明模仿着父亲的口吻,“就好像他在通过这些保姆寻找一个特定的人。”
03
李玲沉思了一会,突然眼睛一亮,“我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赵明问,拿起酒杯喝了一口。
“不如我去当保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李玲提议道,双手托着下巴,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你?去当保姆?”赵明差点被酒呛到,有些惊讶地放下了酒杯。
“对呀,我可以化个妆,改个名字,你爸又没见过我,不会认出来的。”李玲说,眼睛里充满了自信,“这样我就能近距离观察他,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频繁地换保姆。”
赵明犹豫了一下,担忧地说:“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如果被我爸发现,他肯定会生气的。”
“放心吧,我会小心的。”李玲信心满满地说,“再说了,我们也是为了他好,想知道他到底在困扰什么,才能帮他解决问题。”
赵明还是有些不确定,“但你要怎么做?你没有家政经验,也没有相关证明。”
“这个简单,”李玲狡黠地笑了笑,“我可以说是你朋友介绍的,是个私人保姆,不通过家政公司。再说了,做家务这种事情,我还是会的。”
赵明看着李玲信心满满的样子,最终点头同意了。
“好吧,那就试试看。但要小心,别被我爸识破了。”
李玲高兴地拍了拍手,“放心吧,我会演好这个角色的。下周一我就去拜访你爸,应聘保姆。”
赵明叹了口气,心想这个主意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或许真的能帮助他弄清父亲的心思。
这个周末,赵明照常回家看望父亲,但没有提起李玲的计划。
他只是简单地说:“爸,我找了一个新保姆,下周一会来应聘,你看看合不合适。”
赵德仁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但赵明注意到,父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
周一早上,李玲按照计划来到了赵德仁家。
为了不被认出来,她特意化了一个素雅的妆容,把长发扎成了一个朴素的马尾辫,还戴上了一副无度数的眼镜。
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长裤,看起来干净利落,像个专业的家政人员。
按响门铃前,李玲深吸一口气,给自己打气:“加油,就当是演戏,演好这个角色。”
赵德仁很快开了门,打量了李玲几眼,礼貌地请她进屋。
“您好,赵老师,我是周小雨,是赵明介绍来应聘保姆的。”李玲微笑着自我介绍,声音比平时稍微低沉了一些。
“嗯,进来坐吧。”赵德仁的态度很平淡,没有特别的反应。
两人在客厅坐下,李玲仔细观察着赵德仁的神情,想从中看出些端倪。
赵德仁穿着一件灰色的针织衫,看起来很整洁,但面色有些疲惫,眼神中透着一丝孤独。
“赵明说你有家政经验?”赵德仁问道。
李玲按照之前准备好的台词回答:“是的,我在朋友家做过两年的保姆,主要负责做饭和打扫卫生。朋友去国外工作了,所以我就离职了。”
赵德仁点点头,又问了一些关于做饭、洗衣服的问题。
04
整个面试过程很顺利,赵德仁似乎对李玲的回答还算满意。
“那就这样吧,你明天开始来上班,每周休息一天,工资我会比市场价高一些。”赵德仁最后说。
李玲微笑着说:“谢谢赵老师给我这个机会,我会好好工作的。”
从面试的情况来看,赵德仁表现得很正常,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或要求。
这让李玲有些疑惑,为什么前面六个保姆都被辞退了,而她却轻松通过了面试?
是因为她的外表?还是她的说话方式?又或者,仅仅是因为赵德仁已经厌倦了频繁换保姆,准备妥协了?
带着这些疑问,李玲第二天正式开始了她的“卧底”工作。
清晨六点半,李玲准时到达赵德仁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先是打扫了客厅和厨房,然后准备早餐。
赵德仁起床后,看到餐桌上摆好的早餐,点了点头,但没有多说什么。
“赵老师,您平时有什么特别的饮食要求吗?”李玲一边给赵德仁倒茶一边问道。
“没什么特别的,清淡一些就好。”赵德仁回答,语气平淡。
早餐后,赵德仁去书房看书,李玲则继续打扫房子的其他部分。
整个上午,赵德仁表现得很正常,除了偶尔出来倒水或上厕所,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里。
中午,李玲准备了几个家常菜。
“赵老师,吃饭了。”李玲敲了敲书房的门。
赵德仁开门,眼神在李玲脸上停留了一瞬间,然后点点头走出来。
晚饭很安静。
赵德仁低头吃饭,几乎不说话。
李玲试图找话题,“赵老师,这个鱼我放了一点姜,您觉得味道怎么样?”
赵德仁抬头看了她一眼,“还不错,比前几个保姆做得好。”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评价她的工作。
李玲心里有些小小的成就感,但还是没有从赵德仁的表现中看出任何异常。
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平静地结束了。
第二天,第三天...
一周过去了,李玲发现自己居然安稳地在赵德仁家工作了一整周,没有被辞退的迹象。
这与前面六个保姆的经历大相径庭。
每天晚上,李玲都会给赵明发一条信息,汇报当天的观察结果。
“你爸今天很正常,没有特别的举动。”
“他好像很喜欢我做的红烧肉,吃了两碗饭。”
“今天他带我参观了他的花园,给我介绍了每一种植物。”
赵明看着这些信息,也感到有些意外。
“看来我爸挺喜欢你的,至少没有像对前面几个保姆那样找借口辞退你。”赵明回复道。
“是啊,但这反而让我更加困惑了。”李玲写道,“如果他对我没有意见,那为什么对前面的保姆那么挑剔呢?”
“继续观察吧,也许时间长了会有新发现。”赵明回复。
05
第十天,一个平常的傍晚,李玲正在厨房准备晚餐。
赵德仁突然走了进来,站在一旁看她切菜。
“周小姐,你很像一个人。”赵德仁突然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
李玲心里一紧,手中的刀停顿了一下,“是吗?像谁呢?”
赵德仁摇摇头,没有回答,只是转身回到了书房。
这句话让李玲的心跳加快了。
这是赵德仁第一次主动提起这个话题,也是第一次暗示李玲与某个人相像。
这个“某人”,很可能就是赵德仁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当晚,李玲立刻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赵明。
“我怀疑你爸可能是在寻找一个长得像某人的保姆。”李玲在电话里说,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赵明皱起眉头,“像谁?我妈吗?”
李玲摇摇头,虽然知道赵明看不到,“不知道,他没说。但我感觉,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你认为这与他频繁换保姆有关?”赵明问。
“很有可能。”李玲分析道,“也许他一直在寻找一个与某人相像的保姆,前面六个都不够像,所以被辞退了。而我,可能恰好符合了他的要求。”
“但这个人会是谁呢?”赵明自言自语道,“如果是我妈,他应该会直接告诉我,没必要这么神秘。”
“也许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人,一个与你爸有特殊关系的人。”李玲猜测。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线索。”赵明说,“继续观察吧,也许你能获得更多信息。”
接下来的几天,李玲更加仔细地观察赵德仁的一举一动,希望能发现更多线索。
她注意到,赵德仁经常会在看书的时候突然发呆,眼神飘向远方,仿佛陷入了回忆。
有时候,他会在院子里的一棵老桐树下坐很久,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天空。
还有一次,李玲无意中看到赵德仁在看一本相册,但当她走近时,他立刻合上了相册,表情有些慌乱。
这些细节都让李玲确信,赵德仁的心里确实藏着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与那个他觉得李玲很像的人有关。
一个下午,赵德仁出门去和老友见面。
李玲趁机开始在房子里寻找线索。
她先是检查了客厅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教育类书籍和文学作品,还有一些照片。
照片中的赵德仁和妻子看起来很幸福,笑容灿烂。
但这些都是比较近期的照片,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厨房和餐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线索。
06
李玲决定去二楼看看,那里有赵德仁的卧室和书房。
书房的门没有锁,李玲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
房间里布置得很简单,一张大书桌,一把舒适的椅子,几个书架,还有一张小沙发。
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记本、钢笔和一些文件,看起来赵德仁经常在这里工作。
李玲小心翼翼地查看了书桌的抽屉,里面是一些文件和笔记,没有什么特别的。
书架上的书都是教育类和文学类的,还有一些相册。
李玲拿下一本相册,翻看起来。
相册里是赵德仁年轻时的照片,有些是他独自一人,有些是和同事的合影,还有一些是他和学生们的合影。
照片中的赵德仁年轻英俊,笑容阳光灿烂,与现在的沉默寡言形成鲜明对比。
李玲认真地看着每一张照片,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突然,她在相册的最后一页发现了一张被夹在里面的照片。
照片有些泛黄,上面是一个年轻女子的侧脸。
女子看起来二十出头,长发飘飘,笑容温婉,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李玲把照片翻过来,背面写着“雨桐”两个字,字迹娟秀,应该是女子自己写的。
这个发现让李玲心跳加速。
雨桐是谁?为什么赵德仁会单独夹着她的照片?这与他频繁换保姆有关系吗?
李玲赶紧用手机拍下了照片,准备发给赵明看看。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开门的声音。
赵德仁回来了!
李玲赶紧把相册放回原位,悄悄地溜出书房,假装在打扫走廊。
“你在这里做什么?”赵德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疑惑。
李玲转身,强装镇定,“我在打扫走廊的灰尘,赵老师。您回来得真早。”
赵德仁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嗯,朋友有事先走了,所以我就提前回来了。”
他看了看书房的门,又看了看李玲,眼神中闪过一丝怀疑,但没有说什么。
李玲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没有被抓个现行。
晚上,她把发现发给了赵明。
“你认识这个人吗?她叫雨桐。”李玲发送了照片和消息。
赵明很快回复:“从来没见过,不是我妈年轻时的照片。这个人是谁?”
“不知道,我在你爸的相册里发现的。”李玲回复,“照片被单独夹在相册的最后一页,背面写着'雨桐'两个字。”
“雨桐...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赵明思索着,“但想不起来了。”
“你觉得她会不会就是你爸说我很像的那个人?”李玲问。
“有可能。”赵明回复,“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我会继续寻找的。”李玲写道。
07
这个发现让李玲更加确信,赵德仁的秘密与这个叫雨桐的女子有关。
但她还需要更多的线索来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玲继续在赵德仁家里寻找关于雨桐的线索。
但赵德仁似乎变得警惕起来,很少离开家,即使出门也不会太久。
这让李玲的调查变得困难起来。
一天,赵德仁突然对李玲说:“周小姐,我想给你看一些东西。”
他拿出了一些老照片,主动给李玲看。
“这是我年轻时的照片,那时候我刚当上老师。”赵德仁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
照片上的赵德仁年轻英俊,站在一群学生中间,笑得阳光灿烂。
“这是我和我妻子的结婚照。”他又指向另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赵德仁和一位年轻女子穿着简单的结婚礼服,看起来很幸福。
李玲注意到,他提到了很多人,但没有提到“雨桐”。
“赵老师,您年轻时真帅。”李玲真诚地说。
赵德仁笑了笑,“年轻时谁不是风华正茂呢?”
他的眼神中有一丝怀念,又有一丝苦涩。
李玲想趁机问一问关于雨桐的事情,但又怕太冒险,最终还是决定继续观察。
几天后,一个机会出现了。
赵德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老同事住院了,他要去医院看望。
“我可能要晚一点回来,你自己先吃饭吧。”赵德仁对李玲说。
李玲点点头,目送赵德仁离开,然后立刻开始了新一轮的搜寻。
这次,她决定更仔细地检查书房。
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她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厚重的字典。
这本字典看起来很旧,但位置却很显眼,似乎经常被翻阅。
李玲好奇地拿下字典,翻看起来。
令她惊讶的是,字典里藏着一叠信件,整整齐齐地夹在中间。
信件泛黄,字迹娟秀,落款是“雨桐”。
李玲偷偷地阅读了几封信,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和对感情的表达。
从这些信中,李玲逐渐拼凑出了一个故事:
雨桐和赵德仁年轻时相爱,但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在一起。
他们分别后,雨桐依然写信给赵德仁,但不知何时,信件就中断了。
“亲爱的德仁,收到你的来信,我很高兴。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想到你,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一封信这样写道。
“亲爱的德仁,听说你升职了,真为你高兴。我一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另一封信写道。
“亲爱的德仁,我们已经分别三年了,但我对你的思念从未减少过一分一毫...”还有一封信这样表达思念之情。
这些信件让李玲感动不已,同时也更加确信,赵德仁频繁换保姆的原因,就是在寻找一个与雨桐相似的人,以慰藉他内心深处未曾消逝的思念。
08
李玲小心翼翼地把信件放回原处,确保一切都和之前一模一样。她不想让赵德仁发现自己窥探了他的秘密。
“所以,他在找的人是雨桐?”李玲向赵明汇报了自己的发现。
赵明也很震惊,“我从来不知道我爸还有这样的过去。他从未提起过这个人。”
“他可能是想找到雨桐,或者至少找到一个长得像雨桐的人,所以一直在换保姆,希望能找到一个与她相似的人。”李玲分析道。
“这也太...荒谬了吧?”赵明难以置信,“我爸一向是个理性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
“人在感情面前,有时候会做出一些看似荒谬的事情。”李玲轻声说,“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曾忘却的初恋。”
赵明沉默了一会儿,“也许你说得对。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念念不忘?他和我妈不是很恩爱吗?”
“这是两回事,人的心很复杂。”李玲说,“也许他爱你妈,但同时也从未忘记过雨桐。”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赵明问。
“继续观察吧,也许能找到更多线索。”李玲说,“同时,我会尝试着和你爸聊聊,看能不能让他主动提起雨桐的事情。”
一天,赵德仁带了一位老人回家做客。
“这是王老师,我们以前是同事。”赵德仁介绍道。
王老师看起来比赵德仁还要年长一些,但精神矍铄,背挺得笔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保姆啊?”王老师上下打量着李玲,然后意味深长地看了赵德仁一眼。
“嗯,周小雨。”赵德仁点点头。
王老师笑了,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确实挺像的。”
这句话让李玲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测。她趁机问道:“王老师,我像谁啊?”
王老师看了看赵德仁,见他没有阻止的意思,就说道:“像赵老师年轻时的一个朋友,叫雨桐。”
赵德仁的脸色略微变了变,但没有说什么。
王老师继续说:“那时候,赵老师和雨桐是...”
“王老师,喝茶。”赵德仁突然打断了他,给他倒了一杯茶。
王老师会意地点点头,不再多说,但嘴角挂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转而问起李玲的情况,聊起了一些轻松的话题。
李玲一边应对,一边偷偷观察赵德仁的表情。
她注意到,每当话题接近雨桐,赵德仁就会有意无意地转移话题,但眼神中却掩饰不住的复杂情感。
晚上,王老师离开后,李玲发现赵德仁的情绪低落。
他坐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一言不发。
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了岁月的痕迹,也照亮了他眼中的孤独和思念。
“赵老师,您没事吧?”李玲轻声问道,端了一杯热茶放在他身旁的小桌上。
赵德仁回过神来,“没事,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他看着李玲,目光中带着一种奇特的温柔,“周小姐,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李玲有些意外,但还是回答道:“相信,为什么这么问?”
赵德仁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到了。”
09
他站起来,走进书房,几分钟后又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
“这是我珍藏多年的东西,今天想给你看看。”
李玲接过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一个精致的玉坠,雕刻着一朵小小的桐花。
玉坠虽然年代久远,但在月光下依然散发着柔和的光泽,显得格外珍贵。
“这是...”
“这是我年轻时送给一个人的礼物,后来又回到了我手中。”赵德仁的声音有些哽咽。
他看着李玲,眼神复杂,“你真的很像她。”
李玲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静静地听着。
赵德仁继续说:“我妻子去世前,告诉我要学会放下,要学会向前看。但有些事情,真的很难放下。”
他突然伸出手,轻轻抱了抱李玲。
这个拥抱让李玲感到意外,但也感受到了一个老人深深的孤独和思念。
“对不起,我有些失态了。”赵德仁松开手,有些尴尬地说。
“没关系,赵老师。”李玲说,心中泛起一阵涟漪,“如果您想说,我可以听。”
赵德仁沉默了一会,然后做了个深呼吸,“好吧,我想是时候说出来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