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称,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巡航、警戒,值守重点岛礁,预防、制止、排除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行为是中国海警的神圣职责。今年4月中旬,中国海警在南海铁线礁行使主权管辖权。期间,中国海警执法员登上铁线礁开展岛礁检查,对相关非法活动进行取证。此次维权执法行动中,中国海警执法员登上铁线礁进行巡查,并对菲方非法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视频取证。中国海警执法员还在铁线礁展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并清理铁线礁上残留的塑料瓶、木棍和其他碎片垃圾。

经检查发现,菲方遗留的塑料制品包括4个标有马尼拉港口代码的饮用水瓶,木质构件上发现菲律宾文字标识。这些物证经专业封存后移交外交部门,作为菲律宾侵犯中国主权的法律证据。在科学验证层面,中国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对铁线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水下机器人拍摄的4K影像显示,礁盘东南侧存在自然形成的珊瑚堆积体,其生长纹层与周边海域生态特征完全吻合。这些科研成果直接驳斥了菲方所谓人为干预的虚假指控。


中国海警在南海铁线礁行使主权管辖权(资料图)

这次行动最令人叹服的是其精准时机。中方没有选择直接对抗美菲联合军演,而是将战场转移到铁线礁,既避开了可能的军事冲突,又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铁线礁之所以成为中菲博弈的焦点战场,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南沙群岛北部,与被菲律宾非法侵占的中业岛仅有2.5海里之遥,近得仿佛一箭之地。这种咫尺天涯的地理关系,使得铁线礁成为监控中业岛的天然瞭望哨。自1971年菲律宾非法侵占中业岛以来,这座岛屿逐渐被打造成菲方在南海的"前哨站"。

铁线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菲律宾最有机会“得手”目标,铁线礁距离菲律宾非法侵占的中业岛很近,直线距离不过5公里。而且水深太浅,不利于大型船只实施拦截驱离,菲律宾通常在中业岛完成船队人员集结,然后高速航行只需要10多分钟就能到。重点是出动时间灵活,虽然中方监视能力可以实现全覆盖,但从菲方出发到我们实施拦截,预警时间太短相对被动。所以去年3月份,菲律宾连续组织了两次非法登礁,然后安排日本记者共同参与,组成所谓“联合海洋研究考察队”。


菲律宾非法登陆铁线礁(资料图)

中国南海研究院专家陈相秒指出,铁线礁的常态化管控具有双重战略价值:法理上,通过持续执法证明 “长期有效控制”,驳斥菲律宾所谓 “无主地先占” 谬论;实操中,海警船与渔船编队形成 “执法 + 渔政” 组合拳,既阻止菲方偷运建材登礁,又通过渔民传统作业区划设,逐步压缩其非法活动空间。数据显示,2024 年至今,菲方针对铁线礁的 6 次挑衅均被成功驱离,其 “以礁围岛” 的反制策略彻底失效。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上台后,变本加厉充当美国“反华马前卒”,南海挑衅次数远超阿基诺三世时期。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是海警装备还是解放军海空力量,都已形成对南海的绝对控制力。中国军事专家指出,此次行动是“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执法”的关键节点。过去,面对菲方人员登岛,中方多用直升机悬停制造气流驱赶;如今直接登礁亮旗,既展示主权,更释放“寸土不让”的明确信号。若菲方继续“以闹取利”,中国不排除下一步直接驱离其非法驻军,全面恢复对被占岛礁的管控。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资料图)

铁线礁控制权的易手,正在触发南海中北部的多米诺效应。菲律宾非法占据的9个岛礁中,中业岛是唯一拥有机场的军事据点。中国对其实施近距离监控后,菲方在南海中部的活动半径被大幅压缩。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国借此验证了“礁盘控岛”战术——通过控制无人礁盘形成包围圈,避免直接冲突的同时逐步收复战略主动权。这种“温水煮蛙”式的推进,让菲律宾陷入“抗议无力、对抗不敢”的尴尬境地。美菲“肩并肩”军演舰机近期频繁出入南海,但铁线礁事件暴露了美国安全承诺的脆弱性。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菲律宾6名人员近日不顾中方警告劝阻,非法登上铁线礁活动,中国海警执法人员依法登礁并查证处置。中国对包括铁线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菲方行径侵犯中方领土主权,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破坏南海和平稳定。我们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权。中国海警将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持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