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泽东军事文集》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⑨《彭德怀忆述》《动荡中的同盟》《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美)和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总、任弼时、贺总、徐帅、聂帅《年谱》等文献/史料:
自1934年10月“长征”始,中共中央与莫斯科间的电讯联络即中断;抵达陕北后,先后曾有林育英、阎红彦和刘长胜携带密码本自莫斯科归来,但因电台功率、莫斯科密电码周期性变更等障碍,党中央仍未来得及重构与莫斯科之间的直接电讯联络。
中共中央不得不另辟蹊径、即通过上海“宋庆龄电台”中继/接力/转发,先行恢复中共与莫斯科间的电讯联络。1936年6月中旬之后,这条暂时性的电讯联络沟通成功。
在“暂时性的电讯联络蹊径”沟通成功前夕,中国国内政治时局却“炸街”了:广东、广西的势力派陈济棠、李宗仁和白崇禧组织“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兵出湖南”;南京政府和蒋介石被逼无奈、匆匆忙忙抽调在西北的中央军第1军胡宗南部等南下“靖王”一一史称“两广事变”。
从时局政治情势看,“两广事变”的发生,恰恰正好是中共推动“组织西北国防政府,先行出绥远抗日”的适宜之机。
6月12日,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支持两广提出的北上抗日,反对蒋派兵南下;2)号召全国人民抗日,推动组织西北国防政府以实现西北大联合…。”
6月26日,党中央总负责人洛甫/张闻天以中共中央书记处名义起草并发出了致莫斯科王明的“第1号电报”…【参见:《徐向前年谱》上卷279P~282P】。
党中央第1号电报向王明报告的内容,主要是1934年10月以来二十多个月的中共中央工作情况;其中的重头戏,是比较详尽地、具体地请示汇报了党中央遵循《八一宣言》核心精神、发动/组织“西北国防政府”的若干政治构想…,关键之要害内容摘录如下:
1)要指示:“…在红军和东北军开始行动后,中国西北的这两个主要因素将在整个西北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将为西北国防政府奠定牢固基础。”“我们请共产国际就我们这个问题作出指示。”
2)要支持:“对于中国西北国防政府来说,兰州是中心;张学良被推选为政府主席和抗日联军司令,我们提出……副主席。”
3)要美元:“……请你在共产国际了解一下,能否每月给我们三百万美元的援助,并开始在国外华侨和全世界工人当中募捐,我们对此寄予很大希望。”(注:三百万美元/月,就是三千六百万美元/年;约为1941年前四年,苏联大规模援华抗日军火贷款美元两亿多的18%。这根本就超乎了斯大林的承受能力。张闻天的胆量、还真的是“狮子大开口”哦!)
4)要军火:“除财政问题外,军事问题也同样很重要,我们希望得到飞机、重炮、弹药、步枪、高射炮、浮桥等等。请了解一下,政治局势是否允许给我们提供援助和能够提供多大程度的援助,我们等待你的答复。”
5)报计划:“总的来说,第一方面军…在甘肃北部,第二、四方面军在甘肃南部,东北军部队将占领兰州、并控制从兰州通往哈密的道路。”
……。
现在回头再看看党中央第1号电报:
在当年,党中央决定发动/组织西北国防政府,依据的既是共产国际“七大”会议决议和王明《八一宣言》,也更是从中国政治时局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的抉择。
但是,党中央总负责人洛甫/张闻天等,起码是“忽略了”以下一些关联性问题:
一是对在莫斯科的王明之影响力,有着“毫无根据”的过高估计,基本上没有正视王明只是一个给共产国际“打工”的,而共产国际又是克里姆林宫的一幅“白手套”;要让他们为中共和红军去向斯大林争取苏联的美元和军事之援助,无疑于是在求“泥菩萨观音”赐福一一纯粹是奢望太多!
再是更让中共中央高层圈子里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党中央提出“苏联军援中共和红军”要求之前,蒋介石早已经委托孔祥熙(1935年10月9日),直接向苏联驻华全权代表鲍格莫洛夫提出了类似“经新疆军援华等”要求;这就是说在时间方面,中共中央较之南京当局,足足“晚”了八个多月!
又是中共中央对王明/共产国际/苏联/斯大林同意、支持“西北国防政府”政治构想,确实抱着壮怀激烈的满腔热忱,完全没有“构想很丰满,现实真骨感”之心理准备;这就使得中共和红军在不久后,遭遇莫斯科意外的、失信的、反转的“拒绝性回复”突变,铸成了应变之关键环节“手足无措”之主观因素和条件!
在当年那样的政治生态环境里,由于事关莫斯科/共产国际,毛主席没有反对、也不能反对“党中央第1号电报”;他把主要精力之关注,放在了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广拓陕甘宁边区战略纵深,扼控西安、兰州至新疆的通道,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巩固黄河宁夏段右岸,争取兵出绥远直接对日关东军作战等军事指挥部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