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小雨,妈妈对不起你,实在是交不起这学费了。”赵阿姨的声音透过墙壁,低沉而颤抖。
“妈,我不怪您,我可以不上学。”少女啜泣的声音让李志明站在门前的手停在了半空。
“1500块钱,怎么就这么难呢?”那叹息像一把刀,深深刺入他的心脏。
李志明悄悄退回家中,打开抽屉,看着那刚拿到的奖金信封。他有一个决定要做,一个将在多年后改变他命运的决定...
01
1992年的夏天,格外炎热。
李志明的衬衫被汗水浸透,贴在瘦削的背上。他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那栋老旧的单位宿舍楼。水泥墙皮剥落,楼道里弥漫着各家晚饭的气味。
三居室的小房子里,妻子张兰正在给五岁的儿子小军量体温。
“又烧起来了?”李志明放下饭盒,皱起眉头。
“38度5,比早上低了点。”张兰递给他一杯热水,“厂里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马上要减产了,听说要裁员。”
这栋楼里住的都是同一家工厂的工人。李志明所在的纺织厂正面临改制,许多人已经拿了遣散费回家。
他们隔壁住着赵阿姨和她女儿小雨。赵阿姨的丈夫三年前出了车祸,留下母女两人相依为命。
赵阿姨在食堂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来。小雨是个懂事的孩子,十七岁,瘦瘦小小,眼睛却很大,总是安静地出入,背着沉重的书包。
李志明经常能听到隔壁传来的声音——有时是赵阿姨的叹息,有时是小雨的背书声,偶尔还有压低的哭声。
那个夏天,厂里发了一笔额外奖金,李志明拿到了1800元。这对当时的他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志明,这钱正好给小军看病用。”张兰说。小军最近经常发烧,已经去了几次医院,花了不少钱。
“嗯,我知道。”李志明点点头。但他的心思却被另一件事占据着。
那天傍晚,他无意中听到了隔壁的对话。
“妈,高中录取通知书来了。”小雨的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欣喜。
“真的吗?我家小雨真棒!”赵阿姨的声音先是高兴,但很快又低落下来,“可是...”
“学费要1500元,还有书本费、住宿费...”小雨的声音变小了。
“妈会想办法的,你放心。”
然后是一阵沉默,接着是赵阿姨压抑的啜泣声。
李志明站在门口,手里握着刚发的奖金,心里天人交战。张兰已经计划好了这笔钱的用途——除了给小军看病,还要添置一些家里必需的东西。
但他实在无法忽视隔壁的困境。
晚上,他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雨声,怎么也睡不着。身旁的张兰和小军已经熟睡,小军的额头还有些发烫。
“如果是我的儿子无法上学,该怎么办?”这个念头让他辗转反侧。
最终,他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李志明起床比平时早了一小时。
张兰还在熟睡,小军的病也稍见好转。他轻手轻脚地从柜子深处拿出藏着奖金的信封,数出1500元,又找出一个新信封装好。
他没有写任何字条,只是把钱放进去,封好口。
赵阿姨和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出门了。小雨通常七点才出门去上课。现在是六点半,正是适合的时机。
李志明站在赵阿姨家门口,心跳如鼓。他看了看走廊,确定没人,然后迅速弯下腰,把信封从门缝塞了进去。
完成这一切后,他立刻回到自己家,关上门,靠在门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是他第一次做这样的事,紧张得手心都是汗。
“你起这么早干嘛?”张兰揉着眼睛从卧室走出来。
“睡不着,想出去走走。”他随口编了个借口。
那天上班的路上,李志明的心情出奇地好。虽然工厂里的气氛沉闷,大家都在担心裁员的事,但他却感到一种奇怪的满足感。
下班回家的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想看看赵阿姨和小雨有什么反应。
当他经过他们家门口时,听到了小雨激动的声音:“妈,您看,真的有1500元!”
“这是谁放的?没有名字,没有字条...”赵阿姨惊讶的声音中带着哭腔。
“一定是好心人,妈,我可以上高中了!”
李志明没有停留,继续走向自己家门口,但耳边回响着小雨欣喜的声音,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当晚,他对张兰说奖金只有300元,其余的都被厂里扣作了福利费。张兰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没多问。
接下来的日子,李志明偶尔会在楼道里遇到小雨。女孩比以前更加阳光了,眼睛里有了神采,看到他时总是礼貌地问好。
他不动声色地回应,从不表露半点自己就是那个“好心人”的迹象。
赵阿姨有一次专门来感谢过楼里的邻居,说有人匿名资助了小雨的学费,希望那个人能站出来,她要当面致谢。但李志明只是和其他邻居一样,说自己不知情,并为她感到高兴。
小雨开始了高中生活,每天早出晚归,周末也在刻苦学习。李志明有时会在窗口看到她回家的身影,背着沉重的书包,却步伐轻快。
那种默默付出后的满足感,是他人生中难得的体验。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后,纺织厂正式宣布大规模裁员,李志明虽然保住了工作,但工资降了一半。赵阿姨则在第一批被裁员的名单上。
很快,赵阿姨和小雨搬走了,听说是回老家去了。临走前,小雨特意来敲门,给小军带了一些她不用的课外书,说是感谢邻居这些年的照顾。
李志明看着女孩清澈的眼睛,差点脱口而出“学费的事不用放在心上”,但最终只是说了句“好好学习”。
他没想到,这一别,竟是二十年。
0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转眼间,1992年的夏天已经远去,时间的河流冲刷掉了许多记忆,却让某些瞬间愈发清晰。
李志明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纺织厂最终还是倒闭了,他和张兰东挪西借,开了一家小超市。小超市地处小区入口,生意还算稳定,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和小军的学业。
小军很争气,从小学习就好,中考考上了市重点高中,高考更是超常发挥,被省医科大学录取。
“爸,我想学医。”小军高考志愿填报前,坚定地对李志明说。
“为什么?”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生病吗?我想当医生,帮助那些生病的人。”
李志明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好,爸妈支持你。”
这一支持,就是七年。小军本科毕业后,又读了三年研究生,专攻心血管外科。
期间,李志明夫妇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都投入到儿子的教育上。生活虽然辛苦,但看着儿子一步步成长,他们感到一切都值得。
2015年,小军研究生毕业,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工作没多久,他就在医院认识了一位护士长,名叫林晓雨。
“爸妈,这是晓雨,我女朋友。”小军带着一位文静的姑娘回家吃饭。
林晓雨温婉有礼,知书达理,一下子就得到了李志明夫妇的喜爱。
“阿姨,这是我自己做的绿豆糕,希望您喜欢。”林晓雨递给张兰一个精致的盒子。
饭桌上,林晓雨说起自己的故事。她出生在一个小城市,母亲早逝,父亲后来再婚。她从小热爱医学,考上护校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医院的护士长。
李志明觉得这姑娘有些眼熟,但也说不上来在哪见过。也许是因为她那双明亮的眼睛,让他想起了什么人。
“对了,晓雨是我们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教授的得意门生,王教授对我们的事很支持呢。”小军笑着补充道。
两年后,小军和林晓雨决定结婚。
李志明夫妇自然喜出望外。他们的小超市这些年来生意不错,攒了一些钱,决定给儿子买套婚房。
“爸妈,房子的事你们不用操心,我和晓雨已经买好了。”小军拒绝了父母的好意。
“你们哪来那么多钱?”李志明惊讶地问。
“是王教授借给我们的首付,她说等我们有能力再还。”小军解释道。
李志明和张兰面面相觑。这位素未谋面的王教授,为何对他们儿子如此照顾?
婚礼定在五月,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李志明夫妇忙前忙后,张罗着婚礼的各项事宜。
林晓雨的父亲已经答应参加婚礼,但关于她的家人,其他信息却很少。小军说晓雨不愿多提家事,他也就不好多问。
李志明有时会想起那个叫小雨的邻居女孩,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完大学,找到好工作。那笔1500元的学费,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无悔的决定之一。
“爸,王教授说她会来参加我们的婚礼,您一定要好好谢谢她。”婚礼前一天,小军特意叮嘱。
“一定,一定。”李志明点点头,心中充满好奇,想见见这位神秘的恩人。
婚礼当天,晴空万里。
03
五月的阳光格外明媚,照在酒店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李志明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站在酒店门口迎接宾客。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不时地向前来道贺的亲友点头致意。
张兰穿着淡紫色的旗袍,头发精心盘起,显得格外精神。她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紧张地看着手表。
“新郎的研究生导师来了吗?”
“还没有,王教授说她会准时到的。”李志明回答。
酒店大厅里,彩带和气球装点得喜气洋洋。舞台上方悬挂着“新婚快乐”的红色横幅,两侧是小军和林晓雨的放大照片。
宾客们陆续到达,礼金和礼物堆满了签到处。小军的同事、朋友,李志明夫妇的亲友,都带着祝福而来。
十点整,婚礼正式开始。
司仪是小军的大学同学,风趣幽默,一开场就把气氛调动起来。
“让我们热烈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军挽着林晓雨的手,缓缓走向舞台中央。小军一身黑色西装,挺拔俊朗;林晓雨穿着洁白的婚纱,宛如仙子。
李志明看着儿子幸福的样子,眼眶不禁湿润了。他的儿子长大了,成家了。那个曾经总是生病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医生,即将组建自己的家庭。
司仪宣布婚礼流程,先是新人致辞,然后是父母致辞,接着是交换戒指、敬茶等环节。
小军的声音有些颤抖:“感谢各位亲朋好友来参加我和晓雨的婚礼。特别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养育之恩让我健康成长;还要感谢我的导师王教授,没有她的帮助,我和晓雨可能不会有今天...”
林晓雨接过话筒,声音温柔:“感谢小军的父母,您们养育了这么优秀的儿子。我的亲生母亲已经不在了,但我相信她在天堂也会为我祝福...”
说到这里,林晓雨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李志明和张兰坐在台下第一排,心疼地看着这个即将成为他们儿媳的姑娘。
接下来是李志明的致辞。他站在舞台上,面对满厅的亲朋好友,一时有些紧张。
“我...我不善言辞。只想说,小军、晓雨,爸爸祝福你们。人这一生,要懂得感恩,也要学会付出。小军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晓雨也是个善良的姑娘。希望你们珍惜彼此,白头偕老。”
简短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环节更加温馨:小军和林晓雨向李志明夫妇敬茶,表达感谢;交换戒指,许下承诺;切蛋糕,分享甜蜜。
整个婚礼进行得很顺利,宾客们时不时发出赞叹和笑声。
然而,李志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环顾四周,发现还没见到那位神秘的王教授。
“爸,您别着急,王教授说过她会来的。”小军看出了父亲的心思。
正当李志明想再问些什么时,司仪的声音响起:“下面,请新娘的父母上台,与新人合影留念。”
林晓雨的父亲,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亲友的搀扶下走上台。他看起来有些局促,但眼神中充满了对女儿的爱。
“接下来,有请王教授上台。”司仪又说。
人群中走出一位端庄优雅的中年女士,约莫四十五岁左右,身着浅蓝色旗袍,发髻盘得一丝不苟。她面带微笑,缓步走向舞台。
当她的目光扫过台下时,恰好与李志明四目相对。那一瞬间,李志明感到一阵电流般的震颤。
这双眼睛,他太熟悉了——那是二十多年前,那个叫小雨的女孩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