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广东省根据国家要求,开始了对省内水果的科属及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和汇总,广东省内的农科院研究所专家开始在省内各大山林、市场、乡间进行走访调查,让专家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调查到云浮市郁南县时,一个叫黄皮果的水果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老乡,怎么这个黄皮卖那么贵呀?”走访到郁南县水果菜市场的调查员询问着一个摊主。
“小伙子,我先不说吃了黄皮对身体的好处,我看你这几天都在市场里转,应该是个行家,你猜猜我这个为什么卖得比别人高?”一看摊主就是个爱谈吐的人,几句话就把询问的调查员的兴趣勾了出来。
要说调查员对水果的熟悉程度,那绝对不是一个水果摊贩能比的,但怪也怪在这里,调查员拿起的黄皮果大小居然远远大于其他黄皮果,整个黄皮果呈鸡心形状,轻轻按压下去后明显能感觉到黄皮的韧性和果子内部的多汁。
如此独具差异化的数据,足以说明这个摊贩手中黄皮果的不寻常。
“算了,不难为你了年轻人,你看是看不出来的,你一吃便知。”看着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为避免调查员的尴尬,摊主笑着劝他吃下去。
这一吃可不得了,调查员的神情直接呆住了,以往吃黄皮果为避免吃到核,咬下去时都需要小心翼翼。
可调查员咬下去这颗与众不同的黄皮果时,惊奇地发现居然这是一个没核的黄皮果。负责进行水果普查的年轻人,在摊主口中得知了这个无核黄皮果背后的故事。
“干园”种树,无心插柳
要说无核黄皮果,就必须先说一说黄皮果的历史。黄皮果学名叫做黄皮,早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就出现在了我国南方地区,华南和西南地区对黄皮树进行了广泛栽培培育,其中广东省的黄皮最为出名。
黄皮树最高可长高至十二米,椭圆形的叶片在枝桠上开得极为繁密,在天气寒冷的冬季远观黄皮树,树上密密麻麻的叶片,就如同给树干穿上了厚厚的绿色羽绒服,阳光丝毫穿不透茂密的黄皮树叶。
但等天气逐渐回暖,五月份的黄皮树也开始了和周围野花的比美,盛开起黄白相间的花蕾。
到了八月份,树上结出的黄皮果形状就如同葡萄一样,颗颗饱满地挂在树上,在黄皮树树叶的掩映下,黄皮果就如同顽皮的小孩一般俏皮的躲在妈妈身后。
南方盛产黄皮果,南方人也爱吃黄皮果,毕竟黄皮果的果肉和果皮都能作为药材入药,若家里大人小孩肠胃不适,咳喘痰多,家里的老人都会到镇上的水果摊买些黄皮果,直接吃或者泡水都能极快的缓解症状。
若是家里人没有不适,家里的老人也会让孩子大人在换季的时候多吃一些,用于预防感冒和热毒。
黄皮果伴随着南方孩子的成长,肩负着土地医生的责任,而对于在民国期间担任广东是乐昌县县长曾乃桢而言,黄皮果是他对家庭的理解,是他留给当地百姓的福音。
曾乃桢退休前是乐昌县的县长,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曾乃桢一直的心愿就是守护好自己的家乡和人民。
民国时期的广东省一直是纳税大省,繁华地区一直都是灯红酒绿,无数外地人前往广东谋生,但所谓歌声高处哭声高,灯红酒绿的背后往往都充斥着劳苦大众的心酸血与泪。
作为乐昌县县长的曾乃桢积极走访民生,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他致力于地方经济,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极其重视自己的身前身后名,曾乃桢也不例外,退休前的他,无愧于乐昌县人民,退休后的他选择衣锦还乡,回到了自己位于广东郁南县的老家修葺祖宅。
曾乃桢用上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在老家开始修建“干园”别墅,而在修葺的过程中,郁南县的老人们也来看望乡里走出的清官,在看望时,老人们的一句话让曾乃桢做出了一个决定。
原来,和曾乃桢同族的老人们得知他要开始修葺祖宅后,大家的内心极为开心,因为祖宅的重建预示着家族兴旺,同时也是一个对后辈的告诫,让他们保持清廉,保持对家乡建设的热爱。
当老人们看到曾乃桢重建的祖宅是那么的恢弘大气,但“干园”的院落里却显得较为空旷时,他们提议曾乃桢种几棵树,曾乃桢一听到种树就有了兴趣,但在选择树种的时候却犯了难。
“所谓人一生要正气,乃桢,你从政期间造福乡里,我建议你种黄皮果树。”郁南县的老人给出了答案,要知道在当地,黄皮果树有着正气一说,不仅标榜着曾家正气清廉,还能靠正气安宅定家。
曾乃桢立刻敲定了树种,安排人手在“干园”别墅里种下了两棵黄皮果树。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曾乃桢怎么也想不到,他和乡里老人定下的两颗黄皮果树,居然为几十年后郁南县果树经济的人崛起起到了重大作用。
时过境迁,后人栽培
曾乃桢建成“干园”后不久,中国的动荡局势加剧,作为曾任地方官员的曾乃桢,并没有等到儿孙绕膝,也未等到在黄皮果树下纳凉休养的那一天,曾家子孙在动乱中分散各地,曾家也不复往日荣光。
“干园”没有了往日的人间烟火气,以往白亮的墙皮在风雨侵蚀下变得斑驳,一些墙皮的脱落更是暴露出了墙体的本色,野草藤曼更是火上浇油,肆无忌惮的顺着墙体爬上了“干园”别墅的二楼,把往日工匠精心雕刻的花纹全部遮盖住了,“干园”等待着人来唤醒,等待着曾家人的回归。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呐喊,中国人民彻底站起来了!和平的歌声在中华大地传唱,昔日的战火不再在中华大地纷飞。
颠沛流离的曾乃桢女儿带着丈夫回到了广东省郁南县,满载着对亡父和故土的思念回到了曾家的祖宅,推开尘封多年的大门那一刻,“干园”的残缺和破败让曾乃桢的女儿失声痛哭。
告慰父亲曾乃桢在天之灵时,曾乃桢的女儿和丈夫立下誓言,一定要将“干园”再次修葺,这是对于家庭的承诺,也是对于父亲在天之灵的最好的告慰。
残砖败瓦被曾氏夫妇清理了出来,台阶上的青苔被一一铲除,爬到二楼的藤曼也被连根拔起,曾氏夫妇二人给“干园”带来了人间烟火气,整理宅院的同时,二人也看着家中遗留的老物件睹物思人。
“这个要清理吗?”曾家女婿刘伯指着角落里两棵干枯瘦小的树木问到。
“该清理就清理了,看着都死了很久了。”曾乃桢的女儿晃了一眼说道。
正当刘伯准备一铲子把树根顶起来时,女儿急忙叫停了丈夫,曾乃桢的女儿看着两棵枯树,一下子眼泪就奔涌而出。
“父亲,这是你最爱的黄皮果树,我们家分散之后没人去照顾它们,风吹雨打几十年也没人去心疼它们。”曾乃桢的女儿跪坐在了黄皮果树旁,丈夫刘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清楚地知道曾家的不易,知道自己的妻子一家在时代洪流里是多么的无辜且无奈。
“我们把它们照顾好,相信我,他们一定能救的活!”刘伯蹲下来拍打着妻子的肩膀,二人在那一刻决定重新让曾乃桢种下的两棵黄皮果树焕发新生,就如同曾家老宅一样,扫去迟暮,迎接新生命。
天气渐渐回暖,曾氏夫妇悉心照顾下的“干园”黄皮果树,果然焕发了新枝桠,可县里山上的黄皮果树都争相开满了花蕾,但曾乃桢种下的黄皮果树居然还没动静。
“这树怎么没动静?”刘伯二人肥料也给了,枝桠也勤修剪了,镇上的黄皮果都开始陆续售卖了,自己家的黄皮果树居然仅有几多瘦小的花蕾。
看着站在黄皮果树旁的丈夫,曾乃桢女儿笑了笑,看到丈夫对父亲种下的黄皮果树那么上心,她又想起了幼年时期父亲照顾黄皮果树的情景,二人如出一辙对待黄皮果树的样子,就像是在等待着出成绩的孩童一般。
“别急,今年没有,不能说明明年也没有,再悉心照料一年,我们一定会在明年夏天吃到黄皮果的。”在妻子的安慰下,二人缓缓携手走进了房间。
努力的汗水终将绽放出花朵,结出丰盛的果实。从曾氏夫妇回到老宅的第二年夏天起,黄皮果树就开始绽放起了花蕾,还不到八月份,一串串肥硕的果实就挂满了枝桠,站在树下的曾氏夫妇笑得合不拢嘴,他们终于等来了父亲亲手种下的树木开出的果实。
作为“干园”黄皮果树精心护理者的刘伯,品尝了自己养护树木结出的第一个果实,而当他咬下去的一刻,刘伯夫妻二人的表情都变得极为精彩。
无核黄皮,造福乡里
刘伯夫妇二人呆住了,作为普通水果的黄皮他们没少吃,但当他们吃自己家的黄皮时,居然发现黄皮果里没有核。
这一发现可不得了,要知道一个果子没有核只能算是概率问题,但当二人将两棵黄皮果树的果子都摘下来品尝时,竟发现所有果子居然都没有核。
而当时广东省郁南县周围的几个县正在举办黄皮果评鉴大会,一旦自己种植的黄皮果在评鉴大会上获得名次,那种植的农户就能把自家的果子卖出超过市场的价格,而且还不愁销路,那可是采购商争相竞价的香饽饽。
刘伯夫妇二人将自家的黄皮果挑选了几个卖相好的,装在果篮里拿到了黄皮果品鉴会上。
不出所料,无核黄皮果的出现直接点燃了采购商和种植户的兴趣,人们争先恐后地观看刘伯夫妇二人种植的黄皮果,再三确认无核后,人们都争相出价收购。
刘伯夫妇也因为无核黄皮果在当地成为了响当当的种植户,”干园“里的无核黄皮果一成熟便被商贩争相采购,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负责广东省水果调研的调研员也被无核黄皮果深深吸引,并于1960年,将无核黄皮果认定为广东省稀缺水果。
广东省农科院也在实地考察后认定,“干园”别墅里的两株黄皮果树是唯一的无核黄皮果母树。
在当时广东省农业厅厅长司徒绍的精心研究下,对“干园”别墅的无核黄皮果树做出了调查报告,报告中判定,“干园”黄皮果树为基因突变树种,这也是黄皮果树能长出无核果实的科学依据。
看到父亲种下的黄皮果树居然如此特殊,刘伯夫妇第一时间就对广东省农科院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农科院科研人员对无核黄皮果树进行取样及调查。
当夫妻二人了解到农科院需要进行嫁接培育后,二人更是从郁南县农业发展角度出发,直接将“干园”里的两株黄皮果树捐赠给了广东省农科院,为地方农业广泛培育无核黄皮果树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0年,成功培育出的无核黄皮果树出圃超5万株,广东省郁南县更是获得了“无核黄皮果故乡”的美称,在地方政府及当地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无核黄皮果树种植基地在郁南县建成,初期占地超一千亩。
随着无核黄皮果的经济效益显现,郁南县附近县市也开始了对无核黄皮果的培育种植。
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17年,广东省郁南县的无核黄皮果种植从最开始的1000亩发展到了7.3万亩,产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1万吨,大量出口海外。
看似一颗颗不起眼的黄皮果,却为郁南县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正是因为种植黄皮果,郁南县的人均收入更是增加了上万元,而黄皮果的出售更是为郁南县带来了每年近30亿元的产值。
结语
郁南无核黄皮果获得了“中华名果”的称号,无核黄皮果背后的故事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曾乃桢在民国时期种下的两株黄皮果树,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新的可能。
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今曾乃桢的孙辈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实现了爷爷曾乃桢的心愿,一家人不再分离,无论夏日多么炎热,曾家子孙们都能在“干园”的黄皮果树下收获凉爽。